第 1 页:答疑一 |
第 2 页:答疑二 |
第 3 页:答疑三 |
2014年度全国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答疑(三)
1. 教材第288页“(三)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第3行,“税法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相关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请问,若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则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税前扣除额=0,又为何其账面价值会等于计税基础?
解答:负债的计税基础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税法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即意味着在当期已经税前扣除,那么未来期间就没有可以抵扣的金额了,所以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予抵扣的金额0=账面价值。
(注:如果税法中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可能会超出规定标准,此时超出部分应当进行纳税调整,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仍然等于计税基础。)
2. 教材第322页,表18-1中有着“计息金额*实际利率=利息费用”。请问表格中该公式应如何理解?为何“本年计息金额+本年利息费用=下一年的计息费用”?望详细解释一下表格这部分的原理。
解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由于该开采平台的弃置费用10年后才发生,甲公司应当考虑时间价值,首先将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的金额进行折现,将现值确认为预计负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然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逐步体现预计负债的时间价值,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相应增加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即在每年计息一次的情况下,每年的利息费用=该年年初的计息金额(预计负债在该年年初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按照计算出的利息费用金额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预计负债。下一年的计息费用不等于本年计息金额+本年利息费用,而是等于下一年年初的计息金额(预计负债的在下一年年初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 教材第358页的第11行,“其中,属于商誉的部分,还应借记‘商誉’项目”。请问,既然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产生商誉,为何在此处抵销时不是“贷记”商誉,而是“借记”商誉?
解答: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产生商誉,即意味着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所以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两者的差额即为商誉的金额,即需要借记商誉。
4. 教材第365页【例20-6】中的第2个会计分录,是否是将固定资产14年中的累计折旧转回?为何借记“营业外收入”?第3个会计分录是否表示将固定资产2×26年的折旧转回?为何也借记“营业外收入”?
解答:第2个会计分录是将固定资产14年中的累计折旧转回,第3个会计分录是将固定资产2×26年的折旧转回。由于此时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届满报废清理,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已经实现,所以借记“营业外收入”,而不是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 教材第367页的第3行末尾,“或借记‘固定资产——原价’”,请问是否应该将“或”改为“同时”?
解答:应当为“或”,表示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收益或损失时分别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6. 教材第385页的第10行会计分录的贷方科目中,为何将甲办公楼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1 000 000元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解答:P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可以对子公司S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下,P公司确认应享有的S公司净损益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S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S公司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由于本例中,在购买日(2×12年1月1日),S公司甲办公楼的公允价值超出账面价值1 000 000元,所以P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当以甲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在其账面价值基础上调整1 000 000元,同时增加P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由于这1 000 000元不是实收资本,不是S公司经营产生的净损益,也不是资本溢价,所以应当计入资本公积的二级科目,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 教材第386页第11行,在计算股东权益总额的公式中,为何要减去“调整前未分配利润3 000 000元”?
解答:S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2×12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为0,2×12年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3 000 000元,说明这3 000 000元都是2×12年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分配现金股利和计提盈余公积之后留存下来的。由于公式中对S公司2×12年的净利润进行了调整并加回,所以S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要相应减去,即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S公司当年的未分配利润在调整后的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计算。
8. 教材第403页表20-11合并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9 885如何计算出来的?
解答:9 885万元=P公司2×12年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S公司2×12年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内部交易抵销=7795+5990-3600-300(万元)。
注:教材第392页表20-6中出现印刷错误,P公司2×12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7 795万元,不是7 675万元。
9. 请问,年末交易性金融负债具体有哪些?年末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成本(计税基础)并按公允价值调整将会产生何种纳税差异?
解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负债,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1)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回购或赎回。(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3)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年末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将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 被投资方净损益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其中括号内的“资产原价”需要扣除预计残值么?另外“尚可使用年限”和“预计使用年限”在投资后续年间,譬如投资后第二年或第三年,年限是不是应该做相应调减?
同理:被投资方净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假如第一年出售60%,第二年未出售,第三年出售30%,各年如何计算“出售比例”?
解答:我们认为您指的是教材第65页的【例5-11】。在该例中, B公司固定资产被假设为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所以:(1)固定资产原价-净残值0=固定资产原价,如果净残值不为0,则需要将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净残值的金额作为折旧的计提基数;(2)由于采用直线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都是一样的,在投资后续年间计算折旧时分子、分母(年限)均不用进行调减。
假如第一年出售60%,则第1年的出售比例就是60%;第二年未出售,则剩余存货的账面价值不会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去,对净利润不会产生影响;第三年剩余的40%存货中,又有30%的存货对外出售(即占剩余存货75%的部分对外出售),则被投资方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第三年的账面净利润-(剩余40%存货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剩余40%存货的账面价值)×75%。
关注考试吧会计职称微信第一时间对答案,看解析!
会计职称题库【手机题库】 | 搜索微信公众账号"566会计职称"
初级QQ群: | 中级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