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页:参考答案 |
17.
[答案] A
[解析] 增值税计税依据应当按照现行市价确定,故增值税税额=20 000×17%=3 400(元);甲企业接收投资获得的原材料与外购的原材料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此,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也是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而非“资本公积”。
[该题针对“投资者投入存货的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答案] B
[解析] 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48.5
贷:库存商品 40(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50×17%)
[该题针对“存货的后续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答案] B
[解析] 8月6日发出A材料=20×10=200(元)。8月12日购进存货320件,此时A材料总成本=1 000-200+320×6=2 720(元),存货总数量=100-20+320=400(件),存货的单位成本=2 720÷400=6.8(元)。8月23日发出存货=100×6.8=680(元),所以月末的实际成本=2 720-680=2 040(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20.
[答案] D
[解析] 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先购入的存货成本会高于后购入的存货成本,因此采用先进先出法,发出的存货单位成本会高于留存的存货单位成本,从而产生多计费用,少计资产的效果,更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答案] B
[解析] B材料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所以应先考虑产品是否发生了减值。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70-10=260(万元),小于其成本280万元,所以B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市场价270-完工尚需发生的成本160-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0=100(万元)小于B材料的成本12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所以B材料期末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发出计价”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答案] D
[解析] M产品的成本=100×60=6 000(万元),可变现净值=100×70=7 000(万元)。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M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因甲材料是为生产M产品而持有的,M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所以甲材料应按照其成本计量,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结合以上两点,2008年12月31日不用计提任何存货跌价准备,答案是0。
[该题针对“存货的期末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相关推荐:考试吧特别策划:2010年会计职称考试备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