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威尔鑫首席分析师 杨易君
周一金价因为美国休市而交投清淡,金价总体呈现窄幅波动态势,未能打破短期扑朔迷离的格局。再看钯、铂金的强势表现,看似黄金多头底气不足。但总体而言,我们对中期金市并不悲观,但机遇常常偏爱有准备的投资者。很多投资人的常态是在交易困境中挣扎,如果没有惹上交易的麻烦,就好像失业一样,定会继续为寻找麻烦而奋斗。当然,机遇常常与他们失之交臂,因为当机遇真正来临时,他们常常尚在困境中挣扎。如果将交易的劳动用按劳分配的方式来衡量,交易绝对不会体现多劳多得的合理原则,甚至往往相反:多劳寡得,甚至多劳多损,少劳夺得!
近两周北京日报两次问过我关于中金投资性金条创新的问题,早已打算专门写篇文章发表些看法,今日略得空闲。在安泰科与中国有色工业协会举办的2009年中国贵金属年会上,本人阐述过对国内投资性金条市场的看法。伴随黄金投资在中国的逐渐走俏,各种投资性金条也越来越多:主要有银行投资性金条,有金商投资性金条。但销售渠道、交易模式、与定价机制千差万别。有的投资性金条在银行销售,有的在商场与金商铺面销售。有的提供回购渠道,有的销售之后不再进行回购。此外,尽管各种合格的投资性金条品质一样,但交易定价差别很大。很多对黄金市场还不太明白的投资人对此还没有太多觉察,认为黄金都一样,不知道黄金买卖也可以货比三家。此外,我认为目前中国投资性金条的买卖价差总体偏大,这对投资人而言不太公平。很多投资性金条每克买卖成本在10元以上,这增加了投资人获利难度,也不利于投资性金条的市场培养与壮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主要在于企业将自己的市场操作风险充分向投资人转移,或者在谋求市场混沌时的短期暴利。我认为利用大多投资人黄金投资知识与信息的匮乏,谋求暴利是主要因素。包括以前经营独特的部分金商也加入了盲目追求暴利洪流,但这或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目前投资性金条零售市场应该是 “乱市”出英雄,“乱市”树品牌的阶段。企业应该尽可能自己把握原材料采购,以及原材料保值的市场操作风险,降低投资人交易成本。把投资性金条的零售市场做出品牌,通过薄利多销做大,而不是简单追求利润率做强。目前应将做品牌占领市场放在首位,而不是简单追求市场混沌中的零售暴利。黄金是最同质化的金融商品,当市场逐渐成熟后,投资人知道该怎样进行理性选择。上个月在中央电视台开始看见中金金条的广告,随后北京日报两次与交流关于中金金条交易创新的探索,让我感到中金正在创立中国投资性金条的霸主地位。在上海和北京进行的金条交易创新非常值得肯定与赞扬。
目前只有尽力回顾北京日报给我对中金金条交易创新的描述,没有进一步求证。上海方面,在投资者购买金条时,有一款1年后交货的金条,除了享受交易成本更低的优惠以外,1年后交货时还能获赠2.5%的金条。如果投资者需要提前提货也行,如果时间据当前越近,那么享受的优惠会相应减少。北京方面,中金旗舰店同样推出了一款半年后交付的金条,手续费好像低至2.5元/克。这种投资性金条交易的创新无疑值得赞扬,这应该是对投资性金条的购买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分。
这种交易模式对购买黄金作为家庭资产配置,对于购买黄金作为财产保险的人而言无疑非常划算:可以获得交易成本很低的实惠,甚至能够获赠的金条。当然,购买者最好不是简单追求投资或投机的人,而是不用过多在乎黄金价格的家庭资产配置行为,这确实是让利于民。但这种交易模式不适合追求在金价涨跌中获利的投资与投机行为,因为金条的交付需要在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1年)之后,这样追求投资获利的投资者就失去了根据有利时机兑现获利的权力。故我认为这是中金金条对需求者的进一步细分。对中金金条经营商而言,在让利于民的同时,争取到了控制原材料采购风险的充足时间。此外,投资者提前支付购金费用也相当于为中金进行融资,中金1年后多支付购买者2.5%的金条,也低于1年期定期存款收益,当然更低于中金从银行的融资成本。故这种投资性金条的交易创新模式对适宜的需求者而言是一个双赢格局。对于这种延期交付的方式而言,需求者基本只需关注金商的信用风险。对一些实力不及的小金商推出的自身产品延期交付模式,需要购买者重视其信用风险,以免发生企业遭遇意外而不能偿付购买者的情况。
总体而言,对于让利于民的黄金投资创新持赞成意见,这远比单纯追求投资性金条零售的暴利值得颂扬。无论从中金金条在央视的广告行为来看,还是论其推陈出新的创新模式。我都希望“能者”成为“乱市”渐出的英雄,这会让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以目前各投资性金条的交易成本来看,即便是一轮相当不错的行情,其中也基本上有30%的盈利会作为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