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盛产煤老板,却鲜见企业家;煤老板为什么当不成企业家,因为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二无信仰,三无创新精神,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最主要的原因是,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
煤老板之“罪”
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成为暴发户与血汗工厂的代名词。煤老板是三无产品,几乎成为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的同义词。如此巨大的道德与能力指责不是煤老板能够承担的,而是催生煤老板的土壤必须承担的罪责。
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与煤老板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诚信、不是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精神、不是初始之初的战战競競如履薄冰,而是一掷千金购买豪宅,是品位低下挥金如土令人咋舌。煤老板二无信仰,才有令人震惊的黑煤窑童奴现象,不仅违法使用童工,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有基本道德信仰的人无法做出如此无底线的事。煤老板三无创新精神,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煤炭资源,用简陋的方法挖掘,通过煤炭的稀缺性换取大把现金,我们没有看到小煤矿出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更没有看到技术的创新。
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而没有手段去禁止这样的经济组织复制蔓延。
不经意间,煤老板正在以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继钢铁和航空上演了“国进民退”后,煤炭行业史无前例的大整合正在山西省热闹地进行着,山西省煤炭业正在进行一场“国进民退”的大整合。2009年初,山西省出台了《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11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按照山西省政府改革计划,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山西省内五大煤矿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的为693座,到2010年底,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座矿井仅保留479座。最终整合的结果是要将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
驱逐了煤老板,山西就能迎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能复苏晋商传统?如果驱逐煤老板,迎来的是计划体制,山西最多回到1979年以前,而不能承接自由精神的商业文化。
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产品,拥有煤炭相当于拥有硬通货。也就是说,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是官煤勾结的结果,而不是自由商业精神竞争的结果。
山西严查官员入股煤矿一直是重点新闻。来看主流网络媒体新华网的报道,截至2005年10月12日,山西省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共清理出922人投资入股煤矿,涉及金额9257.74万元,其中已有836人撤出入股资金4077.33万元,对剩余的86人的撤股工作正在进行中;2006年6月5日,人民网报道,记者从山西省纪检委执法监察室了解到,山西省清理官员投资煤矿,到目前为止,已有1126人撤资1.7亿元,平均每人撤资1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明确申报的1000多名投资入股人员已将投资入股资金按要求全部撤出,其中有140名投资入股人员上缴收益115万多元。
围绕煤炭行业生成的利益链条毒化了公平竞争的土壤,使法治精神与公共服务成为暴利树上结出的恶之花。
2009年4月20日,《南方周末》刊文披露毒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以治理超载为例,最早的拉煤车是三轴车,额定装载20吨,恶性竞争之后达到90吨。超载的一个秘密是,地方煤检站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开一张100吨的票,“没有找零”,这意味着车主如果不想赔本,必须超载。为了和煤检站斗法,车主们纷纷将车子从三轴改为四轴,还加上了挂车,这样一次性就可以拉180吨到190吨,这几乎相当于四至五节火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