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及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发展:指员工沿着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岗位,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直达生涯目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订立: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过相互选择、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依法
签订协议,确定劳动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争议: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时有效的处理劳动争议,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岗位:指人们在组织中从事具体职业的位置。这个位置有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相对应,二是必须有人去执行业务工作所规定的事情。
岗位管理:是指以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员工素质、企业发展、企业规模、技术因素等六大因素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描述、设计、培训、考评、激励与约束等过程控制,实现人——岗匹配,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谋求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岗位目标管理模式:建立于正确的组织分析的前提下,以各个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平台,以明确各个岗位的岗位目标为核心,以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为控制,以有效的薪酬结构为激励,使企业总目标与各个方面的分目标融为一体,以求得企业长远优化和稳定快速的发展的岗位管理模式。
职业经理人:指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
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
工作生活质量:也称为“劳动生活质量”,它是根据 “生活质量” 引申而来的术语,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
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行为科学理论,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ERG:美国克雷顿·奥尔德弗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指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