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其他实物投资的绩效评估相比,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和优化确实具有更高的复杂性。传统的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指标比较容易量化,进行最终的评价就比较容易,而且其效益主要还是体现在显性收益上,而信息化的价值评价中隐性成分相对较多,且IT的应用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IT与其他因素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对信息化进行绩效评估时,需要进行综合全面衡量。
目前,尽管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企业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或重视掌握信息化产生的价值,进行项目分析与计划,更不用谈对信息化无形收益的评价与量化问题。这客观上也需要建立一套信息化投资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的体系,帮助企业走出“IT黑洞”。
解析信息化管理控制的“黑箱”现象
从信息化的管理与控制层面看,如何保证整个IT系统的有效运营和管理是保证信息化绩效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在众多的企业管理者眼中,投资于信息化和进行大量的IT建设项目投资,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价值的惟一道路。他们只是将IT系统看作是一个魔术师的“黑箱”,根本不了解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是将大量资金投入,然后期盼着好的东西会奇迹般地出现。
然而,IT系统的黑箱内暗藏着复杂的“机关”,需要富有经验的管理者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否则不管在建设阶段投入多少资金,在应用与运行阶段实现成本的回收和效益都只能成为梦想。
企业管理者没有对IT形成正确的认识是导致管控体系缺失的原因之一。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IT只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事,离自己很远。而信息中心充当的仅仅是维护中心的职能,只有技术支持职能,而没有信息管理与技术管理职能;信息中心引进的人才是单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技术管理人才和信息经济人才。由于缺少真正的IT部门,没有“信息中心”等专门的组织机构,IT系统的运营经常缺乏规划,企业各部门成了“电脑诸侯”、“信息孤岛”,使得IT运营往往脱离了企业实际需求的正确轨道,不是以企业为主,以应用为本,而是被IT厂商牵着走。
IT技术与管理的脱节也是信息化管控缺失的症状表现。IT管理部门有很大的权限购买和开发他们认为重要的系统,而不考虑IT投资的效率和效果。因此IT系统的应用并没有改变落后的流程,信息一致性与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原有业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流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信息化应用根本达不到预期想象的效果。原有业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流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员工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团队精神难以形成。因此,很难使管理软件系统正常运行,或者即使勉强保持系统运行也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可见,要想真正让IT系统发挥价值增值的作用,必须解决IT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问题,通过有效的管控手段使“黑箱”转变为“白箱 ”。一方面要将IT系统的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明确IT系统的方向,通过确定明确的控制目标,将使整个运营过程透明化,从而提高IT系统的效率,最终改善企业信息化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