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经济指标有三类:一是先行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这类指标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从实践来看,先行指标可以对国民经济的高峰和低谷进行计算和预测。二是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这类指标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并不预示将来的变动。三是滞后指标,主要有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等。
2.这些相关变量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财政收支、国际收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国内所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统计时,要将出口计算在内,但不计算进口。区分国内产生和国外产生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住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也就是在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或增加值)以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着意追求的目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较困难;对经济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总需求膨胀、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态势。
4.高就业率(或低失业率)是社会经济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失业率上升与下降是以GNP 相对于潜在GNP 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在这种时期,经济的问题还会蔓延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5.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常被视为经济的头号大敌,各国政府都曾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过猛烈的行动。通货膨胀究竟对社会经济会产生的影响主要有: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促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
相关推荐:2009年下半年证券从业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汇总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