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财政政策,各种财政政策都是为相应时期的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经济过热、投资和消费过度膨胀而造成社会总供求不平衡是经济不能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财政政策主要通过预算收支平衡或财政赤字、财政补贴和国债政策手段影响社会总需求数量,促进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趋向平衡。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首先是资源的合理配置。总体上说,是通过对供给方面的调控来制约经济结构的形成,为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提供条件。比如,政府支出方向直接作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制约,财政贴息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以配合产业政策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均衡条件。其次,中长期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收入的公平分配。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运用财政政策中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来调节各地区和各阶层的收入差距,达到兼顾平等与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目的。
14.所谓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社会总需求总是表现为货币的总需求,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有利于储蓄。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5.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各个国家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确定的,并适时进行调整。在现代社会,货币政策的目标总体上包括:稳定币值(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关系十分复杂,有的比较协调,如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有的存在矛盾,如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有的更加复杂,如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等。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应在四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并根据当时经济环境有所侧重,解决主要矛盾。1995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把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货币政策目标本身不能操作、计量和控制,因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需要选定可操作、可计量、可监控的金融变量,即中介指标。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等金融变量作为中介指标。其中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对中央银行来说调控力和方便程度相对较弱,但作用过程离政策最终目标较近;而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对它们的调控能力和方便程度较强,但其作用过程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为: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备付金率。
相关推荐:2009年下半年证券从业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汇总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