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辨析题(辨别是非并作简要分析)
1.非。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因为在市场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它们的增值潜力也很大。
2.是。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等于其面值,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其票面利率;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面值,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高于其票面利率;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高于其面值,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低于其票面利率。
3.非。按照流动性偏好理论,期限长的债券拥有较大的价格风险,因此存在流动性溢价。这样,在预期利率水平上升和下降的时期大体相当的条件下,利率期限结构上升的情况要多于下降的情况,但并不一定总是向上倾斜的。具体来说,如果预期利率上升较大或下降的幅度较小,其利率期限结构一般是向上倾斜的;如果预期利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其利率期限结构就可能是持平的,甚至是向下倾斜的。
4.非。可转换证券的市场价格必须保持在它的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之上。如果价格在理论价值之下,该证券价格低估,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可转换证券价格在转换价值之下,购买该证券并立即转化为股票就有利可图,从而使该证券价格上涨直到转换价值之上。
七、简答题
1.在任一时点上,有三种因素可以影响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第一,对未来利率变动方向的预期。如果预期利率上升,则利率期限结构呈上升趋势。第二,债券预期收益中可能存在的流动性溢价。这样,投资者在接受长期债券时,要求对与期限相联系的风险给予一定补偿。第三,市场效率低下或者资金从长期(或短期)市场向短期(或长期)市场流动可能存在的障碍,这一因素使长、短期资金市场形成分割。
2.该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完全取决于对未来利率的市场预期。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上升,则利率期限结构会呈上升趋势;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则利率期限结构会呈下降趋势。
3.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往往并不认为长期债券是短期债券的理想替代品。这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意识到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可能会比预期的要早;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如果投资于长期债券,基于债券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要承担较高的价格风险。因此,投资者在接受长期债券时就会要求对其接受的与债券较长偿还期限相联系的风险给予补偿,这便导致了流动性溢价的存在。
4.该理论认为:在贷款或融资活动进行时,贷款者和借款者并不能自由地在利率预期的基础上将证券从一个偿还期部分替换成另一个偿还期部分,这样就使市场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于是,利率期限结构将取决于短期资金市场供求状况与长期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比较。
5.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认为: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都是在投资者预期的资产可获得的现金收入的基础上进行贴现决定的。应用到债券上,债券的价格即等于来自债券的预期货币收入的现值。在确定债券价格时,需要知道:第一,估计的预期货币收入;第二,投资者要求的适当收益率。
6.市盈率,也称价格收益比率,是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反过来说,每股价格是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这样,如果分别估计出股票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就能间接地由此估计出股票价格。这种评价股票价格的方法,就是市盈率估价方法。
7.贴现现金流模型是运用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来决定普通股票的内在价值。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由于现金流是未来时期的预期值,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返还成现值。对于股票来说,这种预期的现金流即是未来时期预期支付的股利。再进一步,根据未来股利增长的不同情况,可以建立相应的具体模型。
8.零增长模型是不变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即假定股利增长率等于零,不变增长模型就是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又是多元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即假定多元增长模型的每一段时期为零,多元增长模型就是不变增长模型。
9.投资基金的单位资产净值是基金业绩的指示器,也是基金在发行期限到期后基金单位买卖价格的计算依据。它是用市场价值来衡量每一份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大小的,即用基金单位数量除基金资产总值与各种费用之差。投资基金的单位资产净值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但它与基金单位的价格从总体上看趋向是一致的,或成正比例关系。
10.可转换证券有两种价值: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前者是指当它作为不具有转换选择权的一种证券时的价值;后者是指它可转换到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其值等于每一股普通股票市场价值与转换比率的乘积。可转换证券的市场价格必须保持在它的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之上。如果价格在理论价值之下,该证券价格显而易见被低估;如果价格在转换价值之下,购买该证券并立即转化为股票就有利可图。
相关推荐:2009年下半年证券从业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汇总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