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科院)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成立于1999年7月,集成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地区8个生物学研究所的综合优势,围绕健康与医学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前沿,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13亿人口的健康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组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8个生物学研究所有着长期的科研学术积累,这里曾诞生过世界生命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世界上首次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并首次完成蟾蜍卵母细胞的人工单性繁殖等。上世纪8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 。
生科院现有6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集中力量在8个重点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功能,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调控,脑发育与脑功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防治重要疾病的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及药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植物分子生理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之一,由具有40多年历史的原上海生化所、上海细胞所整合而成。研究领域包括:多肽、蛋白质与蛋白质组;核酸、基因、染色体与基因组;分子细胞、免疫与发育生物学。同时,重视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神经科学领域从事系统性基础研究的重要机构。当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发育和神经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内对信息的加工等。
药物研究所于1932年成立,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重点学科领域包括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新药筛选、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分子设计、药物代谢动力学、制剂学、药物质量控制和组合化学,并在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由具有50多年历史的原上海植生所、上海昆虫所整合而成,是我国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昆虫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单位之一。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
健康科学中心由生科院与第二医科大学共建,是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免疫学、医学遗传学与疾病基因组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药物基因组学、模式生物遗传操作、生理学、毒理学等研究方向。
营养科学研究所(筹)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事基础营养科学以及医学营养科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同时,生科院部署了跨所、跨学科的重大学术方向和重要技术平台,力争取得突破。
重大学术方向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的生物学基础、临床诊断与治疗、创新药物的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家蚕模式生物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
重要公用技术平台包括:由干细胞、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代谢组等组成的生物学综合平台,模式生物,生物芯片、创新药物平台等。
重点实验室成为凝练科研队伍,进行前沿探索的基地。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拥有
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分子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干细胞重点实验室。
近千名科研人员带领一千多名研究生组成的科技队伍,活跃在生命科学前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现有两院院士26人,占上海市的17.8%,其中生物学部院士20人,占中科院的17.9%;973首席科学家5人,有2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同时拥有150余个研究组,研究组长中有1/3是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的国外杰出人才。
生科院是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批准的生物学和药学2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1040名在学研究生,40名在站博士后,研究生中的75%来自全国重点高校。为培养一流人才,生科院实施研究生精品教育工程,“越洋”请来斯坦福、耶鲁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专家授课。英国《自然》杂志评价认为“上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现有1040名在学研究生,40名在站博士后,研究生中的75%来自全国重点高校。此外,还培养研发研究生和生物学与临床医学交叉复合的双博士学位人才。并积极推行研究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实验室轮转、导师小组等多种培养模式,为研究生迅速成长创造更灵活的机制和更广阔的空间。
生科院以世界水平看科学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技术创新与发展。坚持分类评价,基础研究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评价导向,逐步推行国际化专家评价制度;研发与产业化工作的评价则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国际合作提供了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接轨的动力。与巴黎血管血液研究所合作建立血液血管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与意大利合作在生化与细胞所建立世界实验室,与欧洲生物信息中心开展生物信息学的合作研究等。与德国马普学会的合作成立了马普客座实验室、建立青年科学家小组、成立伙伴实验室,共建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此外,与GSK(葛兰素史克)公司等多家国际大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实验室等。
积极拓展国内合作,营造开放的科研体系。推进与上海市共建健康科学中心、营养科学研究所,探索与上海有机所共建“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与大连物化所共建生物大分子联合实验室,推进与上海交大共建Bio-X中心。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3年以来,生科院共发表SCI论文1135篇, 其中在《Science》、《Nature》等上发表多篇论文,2002年度居全国科研机构SCI收录论文数的第三位、国际被引用论文篇数的第五位。最近两年,有2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和省市级科技奖励。水稻四号染色体测序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脑发育和可塑性基础研究团队被授予“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称号。
实施了知识产权与产业化工作的技术转移战等五大战略。最近两年,授权专利33项,申请专利126项;获得新药证书6项,新药临床批文13项。
生科院拥有中国第一个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生命科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借阅上海图书馆的100种生物医学外文期刊和500多种生物医学外文新书;能够随时随地在网络上查阅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SI(科学指标数据库)、《Nature》系列期刊,以及JCR排名前100位的期刊等等。
生科院努力加快实验试剂的到货速度、降低成本。科研人员只需轻击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第一时间订购到所需的试剂。这里还拥有我国规模最大、品系最多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繁育、供应基地和两大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之一: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生科院中长期的战略目标是:发挥综合优势和创新的先发优势,经过1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将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以及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砺志求真,笃学明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正迎着生命科学世纪的曙光扬帆远航。
2005年生科院共招收硕-博(硕士)生226名,对外招收博士生44名,将继续鼓励优秀生源报考生科院。中国科学院是至高的学术机构,生科院将经过1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以及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国家人口与健康研究领域最核心的力量之一。生科院是理想的科学殿堂,有大师领衔、名家荟萃、培养实力雄厚、培养模式独特,教学风格别致、适应研究生特点,学风踏实、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交流频繁、国际交往多,具有一流的科研设施 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科学院是未来科学家和高级人才的摇篮,希望全国有志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高技术研发的优秀青年来我院学习。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勇于创新,成长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杰出人才。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