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 试 科 目 |
招生对象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
40 |
|
|
01 智能CAD与计算机图形学02 计算机动画研究 03 模糊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 04 信号与信息处理 05 05 磨损数值仿真技术 06 06 分子生物计算机 07 建筑物智能管理 |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421数据结构或422信号与系统 或423高等代数 |
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通讯工程、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等专业招生。 |
070303 有机化学 |
40 |
|
|
01 光催化有机合成 02 生物有机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 03 天然有机活性物质研究 |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11有机化学 ④424物理化学或425生物化学 |
面向化学、生物工程等专业招生 |
083002 环境工程 |
40 |
|
|
01水处理与机械分离理论与 技术 02 声源识别与噪声优化控制技术 03 土壤圈物质循环与区域环境 |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426化工原理或427环境工程学或428工程力学或421数据结构或 429环境土壤学 |
面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给排水、机械工程以及建筑工程、农学、生物环境等专业招生 02方向优先招收有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考生 |
120202 企业管理学 |
40 |
|
|
01 企业战略管理 0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03 人力资源管理 |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430专业基础综合(管理学75分、市场营销学75分) |
主要面向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等专业招生(也欢迎其它理科、工科跨专业考生报考) |
060105 专门史 |
40 |
|
|
01 中国古代文化史 02 中国妇女史 03 东北亚经济史 04 中国东北文化史 05 日本文化史 |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12中国古代史或313日本文化(汉语) ④431中国近代史或432日语综合(日语) |
01- 04方向面向历史及其他文科专业招生,专业课考试科目为312及431 05方向招收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及日语能力相当于本科水平的其他专业学生,专业课考试科目为313及432,统考外语为203 |
编号 |
考 试 科 目 |
书 目 |
编 者 |
出 版 社 |
备注 |
311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 第三版 |
高鸿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312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历史》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明清等四卷部分 |
张岂之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313 |
日本文化 |
《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 |
王 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之一 |
421 |
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 |
严尉敏等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C语言版 |
422 |
信号与系统 |
《信号与系统》 |
郑君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23 |
高等代数 |
《高等代数》 第二版 |
北京大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24 |
物理化学 |
《物理化学》 第四版 |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25 |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第三版 |
王镜岩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26 |
化工原理 |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
张国亮 柴诚敬 |
化工工业出版社 |
|
《化工传值与分离过程》 |
贾绍义 柴诚敬 |
化工工业出版社 | |||
427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工程学》 |
蒋展鹏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2版 |
428 |
工程力学 |
《理论力学》第五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材料力学》第三版 |
刘鸿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29 |
环境土壤学 |
《环境土壤学》 |
牟树森 |
中国农业出版 |
2001年 |
430 |
专业基础综合 |
《管理学》 |
周三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市场营销学》 |
吴健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431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部分 |
张岂之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32 |
日语综合 |
《新総合国語便覧》 |
三好行雄等 |
第一学習社 |
日语 |
学科专业、名称 |
复试科目 |
纲 要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① 数据库及应用②微机原理及应用 以上科目任选其一。 |
主要考核考生在本学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考核主要内容包括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等。 |
有机化学 |
①生物化学 ②物理化学 |
初试选科目①则复试科目② 初试选科目②则复试科目① |
环境工程 |
|
|
水处理与机械分离理论与技术 |
环境综合 |
|
声源识别与噪声优化控制技术 |
机电综合 |
物理声学、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 |
土壤圈物质循环与区域环境 |
① 环境监测②农业化学③环境学④生态学 以上科目任选其一。 |
《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 《农业化学(总论)》第二版或植物营养,北京农业大学主编;《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生态学》李博,高等教育出版社。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 |
有关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等。 |
专门史 |
|
|
01中国古代文化史 02中国妇女史 03东北亚经济史
|
中国文化常识 |
儒家经学、诸子百家、古代诗文集及类书、丛书;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及名家、名作;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及名家、名著;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书《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
04中国东北文化史 |
东北史综合 |
参考书《东北史》程妮娜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
05日本文化史 |
日本文化综合知识(日语) |
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日本文化的特点、中日文化比较。 |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专业
该学位点依托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带头学科之一。 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主要研究方向有:
一、智能CAD与计算机图形学
本方向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企业创新与信息化、CAD/CAM集成、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
本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是我国著名CAD与图形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魏小鹏教授。目前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该方向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大连市信息化建设项目1项。其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科研奖励,近三年内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20余篇。
二、计算机动画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动画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重点研究这些理论与技术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如视景系统、三维广告制作、多媒体系统、虚拟演员等。解决人脸表情生成过程中,新算法的提出、模型的确立、硬件体结构的选取、表情数据库的建立等关键性问题。使生成的人脸逼真、高速,以满足不同领域对人脸表情生成的要求。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维重建技术的研究(包括基于大规模散乱点的数据建模与三维重建、逆向工程等)、 人脸表情动画的基本理论与算法(包括真实感人脸表情的建模、人脸表情动画合成技术等)。本方向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20余篇。
三、模糊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神经网络、近似推理、模糊逻辑、智能运输、匝道测控的网络模型和智能型算法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模糊模式与神经网络相结合,主要开展了这两者之间的互补性研究工作;(2)模糊模式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用遗传算法来实现模糊规则中的自调整。本方向曾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以及省市等各种级别的项目3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有22项,目前承担的省、部级以上和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8项。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8篇,其中10余篇被SCI和EI收录;获省、部级以上奖5项;出版专著5部,其中1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方向学科带头人邹开其教授是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客座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客座教授,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7名,应邀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东海大学、日本国全国材料介质学会和比利时根特大学进行了关于神经网络、智能型算法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面的讲学和学术研究,并开展了多方面的国际合作研究。
四、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应用空时信号处理理论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研究:(1)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目标特征、有效分类目标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问题;(2)研究宽带高速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MIMO、多用户监测、OFDM等关键技术问题;(3)面向OFDM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自适应均衡、非线性失真补偿等问题。本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裴炳南教授是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目前,本研究方向在研课题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防预研基金2项,国防“十五”预研项目1项,大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
五、机械磨损数值仿真技术
利用数值仿真技术解决零件磨损计算问题,实现磨损寿命预测、状态监测和摩擦副参数优化,为磨损研究找到一条新途径,提出并逐步完善“计算摩擦学”作为摩擦学的一个分支的思想,为计算机在摩擦学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专业群体基础。现在该方向正从零件到系统,从单因素到多因素和从固定寿命到概率寿命进行深入研究,为复杂大系统的磨损概率寿命预测创造条件。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江亲瑜教授是美国摩擦学家与润滑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摩擦学会理事、先后获得第七届霍英东全国优秀青年教师三等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市级项目3项。
六、分子生物计算机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DNA计算机研制、蛋白质结构预测研究。学科带头人许进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理学、工学双博士学位。已经培养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后7人,培养博士11人,在读博士13人。先后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负责主持国家863项目1项。负责并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001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另外,正在负责2项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International J. Graph Theory,Graphs and Comb.,Discrete Mathematics,IEEE Trans. on AC ,Phys.Lett. A, IEE Electronical Letters,J.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BioSystems,中国科学E辑、中国科学F辑、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权威与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七、建筑物智能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专家系统、IT住宅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筑物健康诊断系统;(2)智能住宅设计;(3)情报化施工。本方向现承担日本国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研究项目6项。研究的专家系统已在国内外应用。本方向学科带头人王桂萱教授是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日本山口大学建筑物智能管理研究所主席研究员,与东京工业大学、九州大学、长崎大学有合作研究。
有机化学学科、专业
该学位点依托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该学科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博士15人。本学科拥有一批供从事高水平生物、有机化学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万元以上仪器150余件,近几年学校对该学科设备仪器投入总价值达1163万元,学科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246 M2。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一、光催化有机合成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在光的照射下,用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进行有机合成反应。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用二氧化碳代替一氧化碳作为羰基化反应的碳源、用可见光催化化学反应和用模拟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羰基化反应。
本方向学科带头人高大彬教授,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光催化有机合成、络合催化等方面的教学与实验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8项,完成横向课题7项;其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二、生物有机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物有机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类)等与生物有机活性小分子化合物间相互作用研究;生物有机大分子活性中心结构分析、化学和生物模拟合成、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提高生物酶催化效率的重要基因的修饰和改造的蛋白质工程。
本学科带头人郑学仿教授主要从事于光谱、波谱及应用它们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主要开展了“金属酶新的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研究”等研究工作。几年来共主持、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4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8篇,EI收录1篇)。2001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成果分别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天然有机活性物质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中草药和民族药等所含的既有生理活性又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生理活性化合物与生物种属的生源关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由于本方向研究起步较早,现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王永奇教授主要从事医药科研工作,曾任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兼中药化学实验室主任;任《中草药》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南药学》杂志编委,国家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2项,理论课题2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国家级重大课题4项,外协课题18项,其中获得第一主持人生产文号10项(含准字号、健字号、健字食品),担任专业组负责人及参加者课题多项。获得第一主持人的科研成果9项(含专利1项),其中获奖5项。
环境工程学科、专业
本学科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一、水处理与机械分离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1、废水处理理论、工艺与设备研究;2、多相旋流分离理论与技术研究;3、浓缩与过滤理论与技术研究;4、污染物扩散理论与技术研究。
学科带头人徐继润教授为美国纽约州科学院会员,已负责并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各一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EI、ISTP收录。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部省、市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
二、声源识别与噪声优化控制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环境噪声治理为目标,以常见声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声源识别方法、声源发声机理与噪声控制技术。声源识别是环境噪声控制工作的关键一步。本研究方向将传统声源识别技术与现代声源识别技术相结合,重点研究快速、准确、便于工程应用的声源识别方法。在噪声控制研究方面,本研究方向将优化设计理论与噪声控制技术结合起来,以求用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果。
本方向侧重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先后承担过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
三、土壤圈物质循环与区域环境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环境——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的密切关系。重点研究人为活动等引起的各种养分元素的迁移转化、导致某些元素在土壤、水和大气中的富积和亏缺,对人类健康和未来环境的影响。为从源头控制农产品污染,正在研究农产品安全食品标准以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等。
本研究方向带头人严红教授主持并参加的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共15项。其中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因子与土壤性质对硼有效性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及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研究》的3级课题《东北地区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草甸土硼的有效性》;省教委科研项目《小麦缺硼不结实机理的研究》、《黑龙江省大豆大面积落花落荚原因的研究》;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省攻关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9项。其中,参加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低湿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获2001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编著作《黑龙江土壤》,发表论文20余篇。
企业管理学科、专业简介
企业管理专业是我校管理学科群的带头学科,是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学科依托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7项和企业横向课题6项。
一、企业战略管理
本研究方向突出(1)、从技术开发的角度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实现经营战略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推动企业乃至产业的科技进步,旨在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所应打造的技术后发优势问题。(2)、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目标及其国际竞争环境,以历史演绎和国际比较的研究方法探索与我国现阶段相适应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从宏观到微观较全面地阐述和设计在经济技术上的赶超思想及其战略规划。(3)、针对辽宁省及大连的特点,研究国际化与本地化相适应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本方向学科带头人郭燕青,经济学博士、经济与管理博士后、特聘教授,大连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1项,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辽宁省青年理论人才基金项目1项,大连市企业信息化重大课题1项。曾先后为大显集团、日本东芝大连有限公司、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中心等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咨询策划和市场调研分析等实际工作。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50余篇,并多次被权威学术期刊转载。社会兼职主要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北京用友软件公司ERP高端专家。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和中国经济信息网“经济学人”专家。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1)、突出供应链系统建模和优化设计,开展了基于过程的供应链优化模型研究、供应链系统结构模式及其选择研究、应用逆优化技术进行供应链系统重构的研究。(2)、结合区域经济优势,从发挥区位优势和地区经济优势的角度,开展了大连市制造业供应链体系研究、区域物流配送体系以及企业物流系统研究。(3)、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管理信息化是供应链实现快速响应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信息化战略的重点。为此,开展了基于ERP的企业运营仿真研究、ERP系统适应性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ERP系统应用模式研究。
本方向学科带头人张相斌教授,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后。现为大连大学ERP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在研项目有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大连市政府企业信息化项目1项。在《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三、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方向:(1)、应对WTO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资源的国际化整合趋势,研究学习型企业组织行为模式与人才激励机制的关系,突出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2)、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优势和本地化管理的文化环境,从创业家的成长历程及其发展规律角度研究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家形成与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3)、从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角度,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做国内外的比较分析,研究企业文化的人才效应、制度基础及其与城市形象、城市文明等方面的关系。
本方向学科带头人王文波教授,主持过一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正在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2项企业横向课题。现为大连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为:大连城市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入选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
专门史学科、专业
本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现有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性别研究中心、东北史研究中心和日本文化研究所作为基地,目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一、中国古代文化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和社会文化史,这是当前中国史研究中亟待加强的内容。学科带头人葛志毅教授曾参加国家“九·五”重大社科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其成果对推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起源、史官制度演变、《尚书》可信性及两汉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等问题的研究,都有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学年鉴》及《史学集刊》关于20年来高校研究成果的综论中,曾得到肯定性评价。
二、东北亚经济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日本、韩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自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征,研究三个国家各自不同的经济现代化模式。学科带头人刘毅教授长期从事日本经济史及东北亚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专著1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6项,曾任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
三、中国妇女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中国妇女文化与中外妇女社会权力比较,揭示妇女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历史内涵。学科带头人李小江教授是我国女性学学科奠基人,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妇女研究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拓荒工作: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从事学科建设,组织课题研究,建立相关的学术机构等,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24部,承担美国福特基金会等国际课题10余项,在妇女史研究领域的诸多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海外学者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当代的新的发展”(德国《新中国》,1991)。四、中国东北文化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中国东北文化史、民族考古、历史地理、边疆问题的研究。学科带头人王禹浪教授注重历史文献研究与实地考查相结合,从1980年开始对东北亚地域进行了长达24年的人类文化学的综合考查,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东北历史地理、金代考古与金朝史研究、神秘的东北文化等方面,均具有原创性。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被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所采用。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2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多次赴日本、俄罗斯、韩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讲学。曾被聘任为日本东北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主持国际联合课题、国家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五、日本文化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日本语言文化史、日语教授法、同声传译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科带头人宋协毅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毕业,主要论文30余篇,著作6部,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他在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方面有精深造诣和多年的日本任教经验,同时又是真正能胜任同声传译的少数译员之一。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