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震所简介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分所,1962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主管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地震台站建设和地震监测分析预报工作,并负责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的地震烈度工作。1970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所、国家测绘局第七测量大队、地质部西北地震地质大队合并成立兰州地震大队,由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直接管理。1978年在原兰州地震大队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甘肃省地震局,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实行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局双重领导、以国家地震局领导为主的管理模式,甘肃省地震局是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国家地震局(1998年后改为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为科技部直属国家级科研机构。
目前有职工1031人,其中在职职工615人(机关46人,在兰科技人员278人,台站180人,企业、后勤服务85人)。专业技术人员361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9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68人,初级职称人员8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人,大学学历230人。先后有24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4人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3人获中国地震局科技新星称号,1人获甘肃省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系统工程,3人入选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4人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本所下设机关10个处室、5个事业机构和1院1公司。机关10个处室包括:办公室(法规处)、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监测预报处(科技发展处)、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应急救援处、纪检监察审计处、机关党委(党组办)、离退休干部管理处和开发部;5个事业机构包括:监测中心、预报中心、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兰州科技创新基地;1院1公司是兰州地震工程研究院和兰震新技术开发公司。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有固体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20多名,截止2005年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86人。本所主要肩负着为西部十二个省地震局培养硕士研究生人才,如近几年为陕西、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四川、云南等地震局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为中南部地区省地震局及系统培养研究生高级人才,如为江苏局、山东局、甘肃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培养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防震减灾事业相关学科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地震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本所重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建设。地震科学基础研究涵盖了与之有关的各学科领域。地电学科为全国牵头单位,黄土动力学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地下流体学科为全国监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强震机理和预报技术、地震学、地震地质、工程地质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地位,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9项。特别是2000年以来,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00—2003年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7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285篇,2001—2003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项。在黄土动力学及其地震工程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部公益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重大专项等多项资助,科研成果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改革开放以来,本单位与国外同行有着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先后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学科领域开展了科技交往,其中与法国、美国、日本、俄国、新西兰、奥地利、联邦德国、英国、比利时、瑞典、韩国、朝鲜、泰国等国家签署了官方和民间合作协议,派遣各类出国人员达140多人次,接待来华人员200多人次。通过合作与交流,充分学习和引进了国外地震科研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在地震科研、监测预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