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招生简章 > 湖北 > 正文

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的美誉。沪蓉高速(宜昌至重庆)、宜万铁路(宜昌至万州、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5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0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亿元,教职工近 1400 余人。

  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七师,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58 年开办专科,1977 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始医学本科教育。

  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等 14个二级学院和一个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另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各一所。共 49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 9 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民院精神和“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引领着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及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民族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6个硕士点,宪政与法治、林学和中医学3个专业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湖北省高校优势和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19个,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个。

  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形成了一支教授近百人、博士80余人的共800余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80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省级各类专家30人。另聘有“楚天学者”2人,国内外知名大学兼职教授5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外籍教师 6人。

  2000年以来,学校科研人员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50多项(其中仅2008年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项)。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0多项,鉴定成果40多项,获国家专利24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8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80 部,公开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近300余篇。建有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00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中有的在中央国家机关任职,有的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任职,有的在世界著名高校和跨国公司任教任职,有的长期扎根于鄂渝湘等省市的民族山区,许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骨干,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 220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000 余人。

  学校注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学校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毕业生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湖北赛区一等奖1次,二等奖 3次,三等奖8次。在近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获湖北赛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1次。在2006、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4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在近三届湖北省翻译大赛中,5人获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26人获三等奖。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取得4金、2银、3铜的好成绩。学生吴娟参与的“土苗兄妹组合”在2008年举行的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由我校21名学生参加演出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受到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

  学校务实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和省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和“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国家民委以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学校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有特色的民族大学!

  二、学科专业介绍

  (一)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7年成为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8年成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2010年成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本学科自1998年起先后与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6年1月,民族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骨干研究人员48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3人,博士1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研究经费4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42部,发表学术论文40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51篇。

  本学科立足武陵民族地区,以土家族研究为重点,兼及西南地区其他民族研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扎实的田野工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了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民族社会发展、民族经济、民族艺术五个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研究、土家语研究以及武陵民族地区综合研究为学界所瞩目,具有较大影响。

  民族历史与文化方向:本研究方向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田野调查,主要运用民族学、历史学的方法,研究南方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重点研究土家族历史与文化。

  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现实需要,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重点研究民族法制、民族政策、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内容,突出区域特色,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

  民族社会发展方向:本研究方向将民族地区视为有独特历史文化联系和生态背景的整体,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变迁;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重点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

  民族经济方向:本研究方向结合民族学与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从可持续发展、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角度研究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研究民族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民族旅游经济、民族经济理论与实践等,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民族艺术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运用民族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包括对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以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深入理解少数民族艺术的特质,把握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致力于民族艺术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发展前景良好。

  (二)文艺学

  文艺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和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同年与湖北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检查验收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6年再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008年成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本学科至今有15年联合与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历史。

  文艺学学科现有教师23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7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硕士学位。有湖北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近三年来,承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民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教育厅、省民委课题近20项,横向联合项目及其他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 00余篇;有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获得者10余人次。

  文艺学学科主要培养有扎实的文艺学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能够胜任文学和文化研究,教学工作,文艺策划、宣传及采编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二年来,本学科已形成五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文艺美学研究方向:主要运用美学方法观照、透视文学基本问题,揭示文学深层规律。

  文艺创作与批评研究方向:立足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元立体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包括影视艺术)。

  中西诗学研究方向:立足于中国古代诗学和西方诗学,强调“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突出经典阐释。

  文艺与传媒研究方向:研究文艺在传媒中的主要形式,变迁过程,主要特征及其基本原理和策划操作等,注重文艺研究与社会生活,与传媒的结合。

  民族文艺学研究方向:立足于民族文艺现象及文艺成果,结合地域特性进行研究,注重研究文艺学的民族性和民间性。

  (三)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学科点所在数学系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建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该学科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5 人、副教授12 人、博士7 人、硕士19 人。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该学科长期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本学科领域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本学科梯队成员共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数学天元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等其它项目20余项,拥有可支配科研经费近50余万元。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代数学方向:该方向重点研究同调代数、代数表示论和逻辑代数。在代数表示论方面,侧重于对拟遗传代数的研究,重点探讨一类特殊的拟遗传代数的Ringel对偶问题;在同调代数方面,侧重研究环和模的同调性质及同调维数;在逻辑代数方面,侧重研究模糊逻辑代数的结构理论。

  非线性动力系统方向:该方向研究常(泛函)微分方程、脉冲微分方程的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由生物、经济、物理、生命科学等学科产生的非动力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复杂性。研究领域包括种群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微生物动力学以及生物信息学。主要目的是发展和研究可行的数学模型,揭示其动力学行为,预测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为社会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模糊数学方向:该方向通过把模糊数学理论与代数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模糊代数的重要研究方向。模糊代数在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及知识发现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优化理论及算法方向:优化理论及算法是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的热点研究领域,是数学及计算机应用于高科技领域的有机结合。该方向侧重于研究排序问题的复杂性与近似算法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两个方面的问题。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w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