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招生简章 > 北京 > 正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至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高校;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2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城校区占地约13.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约16万m2;大兴新校区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约6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38万m2,列入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11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后,生均占地面积约为101 m2,生均校舍面积约为41 m2,生均教学科研用房约为23 m2。

  学校一贯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定位,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协调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环境。学校的建设发展与首都城乡建设紧密相关,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息息相关。学校把握办学定位,以满足首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为使命,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工为主,理、工、管、法、文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行业关联紧密为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

  目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值为1.47亿元,生均设备值为1.98万元。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9205个,计算机3754台。图书馆藏书112.1万册,生均149册,电子图书文献21.5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2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8个,中外文期刊1237种;并与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最齐全的高校。

  学校现设有10院3部,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学校重视学科专业规划建设,形成了市级、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市级、校级特色专业等层次清晰,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较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土建类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类院校之一。学校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优化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服务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要求,将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及各个教学环节中。学校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多年来,学校已为首都城乡建设领域输送了50000余名优秀的专业人才,成为不可替代的建筑类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十一五”期间,在教育部和北京市“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获得市级以上质量工程标志性成果近百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目前全校共有2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培养类别、领域;有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共建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大学科技园1个。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两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李德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学术队伍中现有专任教师567人,其中教授101人,副教授248人,159人具有博士学位。

  目前,学校有北京市政府参事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2个,北京市管理创新团队1个,在全国各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12人。

  学校借助地缘优势,与100余家在京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选聘了200余名企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鼓励交叉学科选题、校企联合培养,不仅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其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奥本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联合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美国玛赫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法国佩雷集团联合建立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并联合培养高职生。学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04年招收外国留学生。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0544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6424人,研究生888人,留学生6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172人,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得到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近5年,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于在京的工程设计研究、科研单位及建筑工程企业等,直接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等工作,为首都城乡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带头人和业内技术及管理骨干。学校2009年被评为“北京地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成为第二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围绕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近5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0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20余项、国家级课题193项、省部级课题217项;科技服务总经费达到5.94亿元,到校科研经费2.65亿元,连续4年位于市属院校前3位;公开发表科研、教研论文4095篇,其中核心期刊1797篇、三大索引收录608篇;出版著(译)作和教材237部;获专利4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4项,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在市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立德树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以学科为引领,以科技做支撑,以质量求发展,充分发挥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根据服务首都城乡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的步伐,在未来10年,使学校办学水平居全国建筑类院校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先进行列。

  二、学科专业介绍

  (一)学术型研究生(以学科专业代码为序)

  1. 设计艺术学(050404)

  本学科设置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学科在艺术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协同建设中,成为特色突出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空间环境设施与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多学科专业交叉链接综合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成为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善于创新、结构良好的学术队伍,现有校内研究生导师多人,并借助在京著名高校资源和校企合作优势,聘请了一批有学术和行业影响的兼职导师。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环境,具备工艺系统配套、设备先进的设计、实验、艺术创作等条件,国内外专业图书、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等资源丰富,研究生在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设计艺术理论学习和实践。2008年“建筑与环境模拟(设计)实验中心”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成为“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学科;2010年成为“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共建学科。本学科与意大利、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类院校相关学科,以及国内高校、相关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定期的交流,可以更快地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近年来,本学科人员主持或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160余项各类工程设计研究项目,出版编(译)著、画册和教材近4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公开展出和发表艺术作品近300件,科研经费累计1500余万元,一部分作品参加了国际、国内的重要竞赛、展览等并获得奖励。

  本学科设置7个研究方向:(1)空间环境与设施设计研究;(2)空间环境产品设计研究;(3)空间环境导识系统设计研究;(4)展示设计研究;(5)公共艺术设计研究;(6)数字化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7)空间环境美学与伦理研究。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以设计艺术学为主干,依托艺术学、建筑学、机械工程、哲学等相关学科,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艺术修养、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外设计艺术学专业理论、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能力检索和阅读专业中外文资料及开展专业交流,有能力独立从事某一研究方向的设计与研究。

  毕业研究生侧重在城市与建筑环境规划设计、城市(际)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艺术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中,从事较高层次的专业设计、艺术创作、项目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本学科设置于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控制理论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工程应用研究。多年来,本学科已形成了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为专业特色,控制理论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成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教师皆毕业于国家重点大学且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同时还聘请了多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外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授,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学科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中心于2007年成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研究环境。

  近年来,本学科人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多项省部级奖项,出版专著3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数十篇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数据库收录。

  本学科设置4个研究方向:(1)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2)网络化控制;(3)建筑设备控制与节能;(4)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本学科旨在培养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扎实的控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本学科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w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