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2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3 页:分析题 |
2017年考研真题及答案专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考研题库估分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考试采取“一题多卷”模式,试题答案顺序不统一,请依据试题进行核对。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干】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选项】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A
【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C选项错误,实践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选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能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题干】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选项】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A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B选项错误,题干中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的内容直接等同于现实存在,并没有看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外部世界,但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D选项与题干无关,人的意识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题干】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
【选项】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解析】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即c+v)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题干中不变资本就是15万,可变资本5万,生产成本是20万,利润是2万,所以生产价格是22万元。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4.【题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
【选项】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法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5.【题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选项】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存在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主要的经济形式是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形式。因此本题选择C答案。
【考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6.【题干】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 )。
【选项】
A.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答案】B
【解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求,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A选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为了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需求侧改革的举措,D选项是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故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题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
【选项】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D
【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领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或“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题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作出了重大制度创新是( )。
【选项】
A.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B.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D.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
【答案】C
【解析】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作出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所以,选项C正确。
【考点】当前农村土地政策。
9.【题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 )。
【选项】
A.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B.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
C.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D.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道蚕食中国边疆地区
【答案】A
【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989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B选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C选项错误,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发生在辛丑条约之后。辛丑条约允许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D选项错误,19世纪70志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周边领国,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考点】本题考察列强侵略中国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特点。
10.【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四“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的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选项】
A.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答案】A
【解析】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政府提出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同时,会议不顾中国代表的抗议,规定德国应该将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五四运动由此爆发。答案是A选项。B选项错误。1914年,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C选项错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选项错误,国民党政府成立后,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考点】本题考察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11.【题干】毛泽东思想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得到了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标志是( )。
【选项】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概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整论述
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的系统提出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所以答案是B选项。C和D错误,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
12.【题干】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康、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 )。
【选项】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B.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展开
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C选项错误,1948年秋,毛泽东同志从人口到兵力和解放区面积对比后,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D选项错误。人民解放战争从防御直接转为进攻,无战略相持阶段。B选项正确。从1946年6月到1947年7月,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兵力和装备都有所改善。三路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考点】1946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发展的过程。
13.【题干】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的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决定事业的成败。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中( )。
【选项】
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
B.低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基本信仰
C.相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始终一致
D.各种信念没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答案】A
【解析】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因此A选项正确,;由于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因此B选项错误;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理想,因此C选项错误;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因此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信念的相关考点。
14.【题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确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的客观规律,其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选项】
A.历史标准
B.政治标准
C.经济标准
D.文化标准
【答案】A
【解析】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所以这是一个历史标准。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和普遍标准。
15.【题干】自2016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以来,两岸制度化沟通和协调中断。其根本原因在于( )。
【选项】
A.台湾在美国测试新的导弹防御系统
B.台湾当局减少了赴台旅游大陆游客的配额
C.美国高规格“礼遇”台湾当局领导人过境
D.台湾当局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
【答案】D
【解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5月20日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谈话: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和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之上。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两岸同胞交流往来,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福祉和亲情,共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国内时事的单项选择题。
16.【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经历了长期和频率的战争与冲突,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被称为“火药库”。2016年11月29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早日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平作出不懈努力。中东问题的核心是( )。
【选项】
A.巴勒斯坦问题
B.教派冲突问题
C.恐怖主义问题
D.伊朗核问题
【答案】A
【解析】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造成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稳的原因主要有:(1)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2)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错综复杂,长期影响地区的稳定。历史上,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长期对立。尽管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分别达成了和平协议,但叙以和黎以间尚未结束战争状态。由于巴以和谈停滞不前,中东和平进程步履艰难。因此,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是中东动乱的根源所在。(3)中东地区的教派冲突一直是影响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以及政局动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国际时政部分,地区热点问题。
相关推荐:
2017年考研答案 ※ 2017年考研真题 ※ 考研题库估分【手机题库下载】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