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名校研究生考研经验分享圆桌会
《求学·考研》特约记者/吕晓钰 许晔 倪明 刘伟伟
摘要:考研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本刊编辑部特邀八位名校研究生现身说法,让大家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吸取经验与力量。
关键词:考研 名校 研究生
圆桌分享:王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杨卫强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王静山东大学科技哲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郭玉越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倪晨上海海事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薛冬青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杨艳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沈董军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选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会痛苦三年”
《求学·考研》:当选择考研专业和学校的时候,很多考生存在盲目报考的行为,可否从大家自身的真实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郭玉越:我个人认为,正确的报考思路是“综合考虑自身素质、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对于研究生来说,本科阶段的知识是基础。因此,如果是跨专业考研,一定要慎重考虑,不仅仅是因为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比考本专业付出更多的艰辛,还因为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基础知识并不能通过复习考试得来。
同时,专业和研究方向一定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因为一旦开始研究生学习,就要面对各种来自专业方面的任务压力。如果自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而又要把它做好,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感兴趣的专业不是本专业,需要跨专业考研,但刚才你又说本科学习是基础,要慎重考虑,那该怎么选择呢?我的答案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前提是你的兴趣是真诚的。也就是说你是发自肺腑地喜欢这个专业。(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杨卫强:选择考研专业是在确定考研意图之后接着要进行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选择专业时大家切忌盲目跟风,或者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迟迟不能选择自己要报考的专业,这些问题应该在系统复习之前就解决好。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认为这个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一方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对自己在该领域所希望达到的期望值;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近两年的就业形势,适时学会灵活变通,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和自己较真,不要钻牛角尖。
王霞:我也赞同兴趣和爱好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选了一个自己不太喜欢或者很反感的专业的话,研究生三年将会非常痛苦。我的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所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选择马哲,是因为在本科的时候,教马哲的老师德高望重,我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开始对马哲有了浓厚的兴趣。(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王静:确定考什么专业,哪个学校,应该是踏上考研之路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最主要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研究生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好过,三年(有些学校是两年)的时间也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只有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果只是为了拿到硕士文凭,那就简单一些:好学校的冷门专业,偏远省市的普通院校,本科在读学校或与本科在读学校有良好教学往来的学校,或是往年师兄、师姐大量考入的学校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报考选择。
如果你不仅是想要拿文凭,还想着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考虑的就要相对多一些了。比如你要想一下理想的就业领域是否与自己现在所学专业对口,如果专业不对口,跨专业考是否在能力所及范围,所考科目是否相近,还要考虑你想考的那所学校有没有对跨专业同学的歧视等。
如果你选择考研是想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特别是有志于读博的同学,那选择就要更慎重了。你需要查一下各大高校的专业排名情况以及学术牛人分布在哪些学校,我想这样你读博时导师的选择会多一些,路也会宽些,毕竟知名导师在本专业同行内说话是有分量的。
选择你能力够得着的高校
《求学·考研》:不少考生也在犹豫选名校还是热门专业,大家选择学校时是怎样考虑的,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杨卫强:如果条件允许,实力足够,考研建议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校。因为你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形势,但这并非意味着非要报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院校,其他地区的“985”和“211”院校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郭玉越:在选择学校方面,我个人的意见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你认为凭你的能力能考上的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专业。这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显得更加重要。我相信,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了。其实,好学校、好专业是与学费少、奖学金多、待遇好紧密相连的。学校越好,待遇越好。关键是你要凭借对自己的估计来选择报考的学校,不可盲目自大,亦不可妄自菲薄。(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倪晨:考研选学校也要与自己的能力结合起来,选择那些在自己能力以内的学校。在选学校上,可以选那些学校整体名声不大,但是你所感兴趣的那个专业却有很多成就的,这样的学校分数线不会高不可攀。选择地域就要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王霞:对于院校的选择,关键还是要看自己以后的发展。我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首先,人大马哲在全国的专业实力很强大。其次,我很喜欢北京,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北京工作,所以我所选的学校一定要在北京。最后,就是因为之前有学姐学长考到人大的马哲系,有这些优秀的前辈给予我指点和关怀,所以我坚定了我的选择。
《求学·考研》:那么你们会前往报考学校复习吗?
杨卫强:没有。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心若在,在哪里复习都是一样。下定决心选择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然后弄齐了教材、真题,再加上一点笔记(可以是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一些成果),这三样弄齐了,那就埋下头来好好复习吧。(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倪晨:没有。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实地考察下,感受下学习氛围。再反思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王霞:我没有去报考的学校复习。但我的同学去了,不过听他们说没有太大作用,还得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复习。
复习真题不能忽略“非重点”
《求学·考研》:大家在备考的时候,是怎么做真题的?有何做题建议?
王静:我报考的专业不考数学,所以我就简单说下专业课和英语吧。这两科的准备上我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真题还是很重要。当时,我从各种途径收集到报考学校的专业课历年真题,虽然没有收集完整,但还是可以看出学校的出题风格,这样看书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知道哪一块是出题重点。
英语可能和大多数考研人一样,反复做真题。我个人而言,两年考研时间,英语的复习就花在了前期听听辅导班的课,后期只在做真题上。虽然第一年考研时英语只考了49分,没有过线,但其实想来是当时心态没调整好,把英语想得太重了,反而紧张,没有发挥好,方法应该还是正确的。因此第二年还是只做真题,不追求速度,只把每一个单词、句子琢磨透,分析复杂句的语法,反复读文章,抄写或背诵长难句。最后留下近三年的真题当模拟题做,按照辅导班老师教的方法,把握时间,做起来会觉得轻松很多,最后的成绩也还不错。
杨卫强:真题必须看,各科近10年的真题就足够了。要重视真题,个人认为,真题不只是用来做的,还是用来研究的,一定要细嚼慢咽,慢慢体味,深入研究,多研究几遍。像英语真题,不但要做,而且要读真题,背真题,反复研究,这点不夸张。(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倪晨:真题做近5年的就好,太旧的参考价值也不大。当时做真题时,每一题都总结出其考查点是书上哪个方面的知识,做了几年的真题后,发现一些考查点会年年出现在卷子上,所以真题很重要。
王霞:真题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太依赖它,我觉得真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自己复习的向导,可以根据真题搞清楚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猜一下出题人的思路等等。但是不能膜拜真题,所以除了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要仔细研读外,还不能忽略那些“非重点”。(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郭玉越:我当时是收集了能收集到的所有真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如数家珍般地将真题过了好几遍。做真题的好处在于:第一,了解试卷的结构;第二,查缺补漏;第三,考试时可以碰到原题;第四,洞察导师的出题方向。其实,面对专业课考试,如果你真的对所报考的院校、专业和导师非常熟悉的话,你是可以分析出哪一道试题是哪一位导师出的,因为这些试题反映了出题老师的兴趣点。这样就会反作用于你的复习过程。总之,我个人认为真题非常重要。
杨艳:我是在章节复习完成之后开始做真题的,主要是锻炼整体答题时间,熟悉试卷结构和重难点,针对性地补漏和强化。
报读辅导班应量体裁衣
《求学·考研》:当时各位报读考研辅导班了吗?你们认为是否有必要?
王霞:我觉得报不报考研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我没有报班,因为我想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很多人说考研班没有用,其实我觉得考研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思路和方法会渐渐渗透到你的思想里,不知不觉收获了信息,所以如果你果真报了考研班,就要跟上老师步伐,不要让自己白白付出了辛苦。
沈董军:我考的不是本专业,所以报了专业课的辅导班。国庆节7天的课程,感觉很受用。自己在课前已经将专业课本看了一遍,还是觉得火候不够,听了专业课的老师讲解,给我加深了印象。同时,老师点拨之后,我还知道了专业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更加确定了下面复习的方向。记得当时上完课还想再上一次课,觉得上课受益匪浅。
王静:辅导班倒是每年都报了一个。第一年是报的任汝芬和宫东风的网络课堂。第二年直接在淘宝上买了个账号听全国各大考研辅导班的网络课堂,花了50元钱,可以重复听,觉得很划算,只是更新速度比面授班晚了几天,也没觉得有什么大碍。(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郭玉越:我当时就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其它的都没有报。报政治的原因是不想在政治上面投入过多的时间,跟着辅导班老师所提炼的考点复习比较便捷。我觉得政治辅导班有可能实现这种便捷,其他学科的辅导班我不敢确定,因为都没有上过。
薛冬青:报了政治的辅导班,觉得还好,不是很有必要。当时报这个是觉得我对政治要考的东西太盲目了,而且没有条理性,觉得内容太多,自己拎不清。
杨艳:数学是报的本校的辅导班,感觉需要在上课之前大致熟悉下课本,否则跟不上进度。报班可以在前期的时候帮助理清科目章节,逼迫自己熟悉课本,紧凑充实一些。(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杨卫强:辅导班,个人亲身经历是作用不是太大,不要对辅导班抱太大的幻想,关键还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如果非要报班,考前报个政治冲刺班倒也无妨,尤其是理科生。
“好学校是用成绩说话的”
《求学·考研》:在笔试之后有人联系导师了吗?你们认为有必要吗?
薛冬青:我当时联系了导师,认为有必要,这对复试后导师的选择很有必要,需要提前跟老师沟通,方便最后自己选导师。
杨艳:联系了,很有必要,可以了解各个导师的项目等等,理性选择的同时,也是跟导师沟通的好机会。既让导师了解自己,也为自己争取一下机会。
倪晨:没有,但个人觉得联系导师有必要。首先通过和导师交流,可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其次,也是了解导师的一种途径,联系导师之后可以看出导师是否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值不值得跟着他继续深造。
杨卫强:没有联系。个人认为,初试成绩出来之前,你在导师那里一般也收不到太有价值的信息,导师往往会婉拒,或者敷衍,叫你耐心等待成绩就是。所以,这个不是太重要,不过,如果确定自己进复试了,联系导师还是有必要的。
王霞:个人认为联系导师没有多大用处,好学校是用成绩说话的。
郭玉越:我也没有联系。当然,如果能联系上也是非常不错的。(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结交相互鼓励的研友才有意义
《求学·考研》:考研过程中,大家是否是“一个人在考研”?你们认为找研友有什么积极意义?
倪晨:考研是个磨练我们意志的过程,很多人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放弃。考研不是一人孤军奋战。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能互相鼓励的研友很有积极意义。有难题时可以互相探讨,懈怠时可以互相监督和打气。在精神最为脆弱的阶段,有了研友的鼓励和开导,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而且,考研时积累下的深厚友谊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这样的友谊很深很铁。
王霞:考研的时候,我是和同宿舍的同学结成考研伙伴一起复习的。我们一起上自习,一起吃饭,彼此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互相鼓励和信任。考研期间压力很大,我觉得自己需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倾诉,我很感谢那些可以在紧张备考中听我唠叨的人,谢谢她们给予我勇气和力量。
薛冬青:不是一个人考研,研友可以互相鼓励,不懂的内容也可以互相讨论,资料可以共享。
王静:我的两次考研经历都与学校自习室无关:第一年是在校外租的房子,一个人在房间看书,看烦了就找隔壁同学聊个天,玩玩电脑。第二年是在自己家看书,也从来没找个学校上自习。所以考研需不需要同道中人,我觉得还真没必要。一个人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节奏,按自己的计划走,还可以免受他人的影响,不必整天想着今天你学的少、人家学的多之类的,那样心里会很纠结的。
杨卫强:我是一个人在考研,一个人在战斗。不过,在考研自习室里面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研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前提是大家在一块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应该是考研,应该是相互打气和鼓励,而不是其他的东西。结交这样的研友才有意义。
杨艳:前期都是一个人复习的,只要规律一点,保证复习时间就行。后期和两三个朋友一起,可以互相监督交流,便于坚持下来和调整情绪。
郭玉越:我觉得考研主要是一个人的奋斗,有一个研友也不错,但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随缘就好。
考研规划,以周为阶段最好
《求学·考研》:请问你们又是如何进行考研规划的?
王霞:我考研准备得比较早,我是大体上做了考研复习一个规划,然后每个月给自己一两个任务,这些任务细化到每一周即可。每周计划都有小改变,视情况而定,但是总的规划不会改变,所以我的复习计划就是“大体不变,分阶段改变”。
杨卫强:复习规划的制定要因人而异。有计划地复习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过于苛责和琐细。如果计划甚至具体到每分钟那活得也太累,一周做一个计划就可以了,制定了就得有存在的意义。
郭玉越:我觉得细化到每一小时有些夸张了,这样会把自己搞得很压抑;只规划到阶段任务又显得太粗略了,在复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规划到星期或者以三到五天为一个单位来规划就可以了。当然,没有规划是万万要不得的!
“将失败归结于外在环境,都是怯懦的表现”
《求学·考研》:作为过来人,你觉得外地考生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吗?
杨卫强:这种说法是人云亦云吧。一般说黑的那些同学都是游离于分数线附近的。如果你确实很优秀,学校不会不眷顾你的。考研的确不如高考公平,因为它有面试一关,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王霞:考研对于大多数学子而言,是一件相对公平的获得学位资格的权利,因为它需要你用成绩说话,用成绩说明你自己的实力。而且我认为越是名声稍大的院校录取越公平,暗箱操作的几率越小。如今我已经在自己向往的学校读研,我了解到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自己辛苦复习考过来的,大家有着相同的经历,都实现了共同的理想。
郭玉越:我想说,任何将自己的失败或者是不努力归结于外在环境的做法,都是怯懦的表现。作为外地考生,固然没有本地本校的考生占优势,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绝不应成为考生的借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永远是别人。
倪晨:真正有才的人,老师是不会放他走的。估计是有靠关系进的人吧,但比例应该是很少的。我当时复试也是作为外地人,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在备考阶段,不用考虑太多外在因素,把自己该做的部分做到最好就行。
薛冬青:我觉得还算是公正的。不过本校学生比较有优势的是导师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提前搞清楚导师的研究方向,早日与导师联系。
你是否拥有真正的考研之心
《求学·考研》:如何看待备考与找工作、考研与爱情,有什么可以给大家分享?
郭玉越:个人认为,考研是一件非常严肃而且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所谓严肃,就是不可拿考研当儿戏,考研就要有个考研的样子。我并不认为有了爱情就会耽误考研,但是在我身边总是有太多的人因为爱情而耽搁了考研。其实,你的爱情之心是真心的,这个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考研之心是不是也是真心的?如果你只有一颗真正的爱情之心,而没有一颗真正的考研之心,考研只不过是爱情的陪衬,只是一个幌子,只是为了让别人说:你看我们恋爱学习两不误,这是相当不可取的。如果你在有一颗真正的爱情之心的同时也有一颗真正的考研之心,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考研之所以考验人,不仅仅是考验你自己,也是考验那个现在或者将来会和你在一起的人。如果两个人真的情投意合,目标一致,只要一起努力就够了,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杨艳:在决定考研之后,虽然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我一直没有动摇,很单纯充实地度过了。现在很怀念那段充实的奋斗岁月。
倪晨:因为本科在师范大学读书,在备考时,同学都在准备教师编制考试,找工作。我做的事和大潮流不一样,心里确实有点不安。但只要坚持自己所选择的,走下去,自己不后悔就行。
杨卫强:考研一族就应该过点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含泪播种方能含泪收获。如果你考研的决心很坚定,那就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其他的事情,就当是考研路上片刻的调味剂吧!
王霞:考研期间你的心态真的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我当时就是横下心来全身心投入考研,所以其他那些找工作、谈爱情等事物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另外,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自己付出了努力,拥有乐观的心态,一切就“尽人事而待天命吧”!
王静:我想告诉各位师弟、师妹的是:如果确定要考研,就可能注定要暂时失去一些东西,但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成本的。你只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实现它就好了,其余的该是你的,它跑不掉,不是你的你也追不到。祝大家都能够实现自己的读研之梦!
考研 名校 研究生
圆桌分享:王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杨卫强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王静山东大学科技哲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郭玉越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倪晨上海海事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薛冬青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杨艳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沈董军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选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会痛苦三年”
《求学·考研》:当选择考研专业和学校的时候,很多考生存在盲目报考的行为,可否从大家自身的真实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郭玉越:我个人认为,正确的报考思路是“综合考虑自身素质、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对于研究生来说,本科阶段的知识是基础。因此,如果是跨专业考研,一定要慎重考虑,不仅仅是因为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比考本专业付出更多的艰辛,还因为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基础知识并不能通过复习考试得来。
同时,专业和研究方向一定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因为一旦开始研究生学习,就要面对各种来自专业方面的任务压力。如果自己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而又要把它做好,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感兴趣的专业不是本专业,需要跨专业考研,但刚才你又说本科学习是基础,要慎重考虑,那该怎么选择呢?我的答案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前提是你的兴趣是真诚的。也就是说你是发自肺腑地喜欢这个专业。(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杨卫强:选择考研专业是在确定考研意图之后接着要进行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选择专业时大家切忌盲目跟风,或者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迟迟不能选择自己要报考的专业,这些问题应该在系统复习之前就解决好。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认为这个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一方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对自己在该领域所希望达到的期望值;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近两年的就业形势,适时学会灵活变通,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和自己较真,不要钻牛角尖。
王霞:我也赞同兴趣和爱好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选了一个自己不太喜欢或者很反感的专业的话,研究生三年将会非常痛苦。我的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所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选择马哲,是因为在本科的时候,教马哲的老师德高望重,我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开始对马哲有了浓厚的兴趣。(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王静:确定考什么专业,哪个学校,应该是踏上考研之路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最主要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研究生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好过,三年(有些学校是两年)的时间也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只有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果只是为了拿到硕士文凭,那就简单一些:好学校的冷门专业,偏远省市的普通院校,本科在读学校或与本科在读学校有良好教学往来的学校,或是往年师兄、师姐大量考入的学校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报考选择。
如果你不仅是想要拿文凭,还想着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考虑的就要相对多一些了。比如你要想一下理想的就业领域是否与自己现在所学专业对口,如果专业不对口,跨专业考是否在能力所及范围,所考科目是否相近,还要考虑你想考的那所学校有没有对跨专业同学的歧视等。
如果你选择考研是想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特别是有志于读博的同学,那选择就要更慎重了。你需要查一下各大高校的专业排名情况以及学术牛人分布在哪些学校,我想这样你读博时导师的选择会多一些,路也会宽些,毕竟知名导师在本专业同行内说话是有分量的。
选择你能力够得着的高校
《求学·考研》:不少考生也在犹豫选名校还是热门专业,大家选择学校时是怎样考虑的,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杨卫强:如果条件允许,实力足够,考研建议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校。因为你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形势,但这并非意味着非要报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院校,其他地区的“985”和“211”院校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郭玉越:在选择学校方面,我个人的意见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你认为凭你的能力能考上的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专业。这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显得更加重要。我相信,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了。其实,好学校、好专业是与学费少、奖学金多、待遇好紧密相连的。学校越好,待遇越好。关键是你要凭借对自己的估计来选择报考的学校,不可盲目自大,亦不可妄自菲薄。(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倪晨:考研选学校也要与自己的能力结合起来,选择那些在自己能力以内的学校。在选学校上,可以选那些学校整体名声不大,但是你所感兴趣的那个专业却有很多成就的,这样的学校分数线不会高不可攀。选择地域就要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王霞:对于院校的选择,关键还是要看自己以后的发展。我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首先,人大马哲在全国的专业实力很强大。其次,我很喜欢北京,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北京工作,所以我所选的学校一定要在北京。最后,就是因为之前有学姐学长考到人大的马哲系,有这些优秀的前辈给予我指点和关怀,所以我坚定了我的选择。
《求学·考研》:那么你们会前往报考学校复习吗?
杨卫强:没有。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心若在,在哪里复习都是一样。下定决心选择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然后弄齐了教材、真题,再加上一点笔记(可以是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一些成果),这三样弄齐了,那就埋下头来好好复习吧。(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倪晨:没有。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实地考察下,感受下学习氛围。再反思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
王霞:我没有去报考的学校复习。但我的同学去了,不过听他们说没有太大作用,还得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复习。
复习真题不能忽略“非重点”
《求学·考研》:大家在备考的时候,是怎么做真题的?有何做题建议?
王静:我报考的专业不考数学,所以我就简单说下专业课和英语吧。这两科的准备上我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真题还是很重要。当时,我从各种途径收集到报考学校的专业课历年真题,虽然没有收集完整,但还是可以看出学校的出题风格,这样看书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知道哪一块是出题重点。
英语可能和大多数考研人一样,反复做真题。我个人而言,两年考研时间,英语的复习就花在了前期听听辅导班的课,后期只在做真题上。虽然第一年考研时英语只考了49分,没有过线,但其实想来是当时心态没调整好,把英语想得太重了,反而紧张,没有发挥好,方法应该还是正确的。因此第二年还是只做真题,不追求速度,只把每一个单词、句子琢磨透,分析复杂句的语法,反复读文章,抄写或背诵长难句。最后留下近三年的真题当模拟题做,按照辅导班老师教的方法,把握时间,做起来会觉得轻松很多,最后的成绩也还不错。
杨卫强:真题必须看,各科近10年的真题就足够了。要重视真题,个人认为,真题不只是用来做的,还是用来研究的,一定要细嚼慢咽,慢慢体味,深入研究,多研究几遍。像英语真题,不但要做,而且要读真题,背真题,反复研究,这点不夸张。(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倪晨:真题做近5年的就好,太旧的参考价值也不大。当时做真题时,每一题都总结出其考查点是书上哪个方面的知识,做了几年的真题后,发现一些考查点会年年出现在卷子上,所以真题很重要。
王霞:真题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太依赖它,我觉得真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自己复习的向导,可以根据真题搞清楚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猜一下出题人的思路等等。但是不能膜拜真题,所以除了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要仔细研读外,还不能忽略那些“非重点”。(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郭玉越:我当时是收集了能收集到的所有真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如数家珍般地将真题过了好几遍。做真题的好处在于:第一,了解试卷的结构;第二,查缺补漏;第三,考试时可以碰到原题;第四,洞察导师的出题方向。其实,面对专业课考试,如果你真的对所报考的院校、专业和导师非常熟悉的话,你是可以分析出哪一道试题是哪一位导师出的,因为这些试题反映了出题老师的兴趣点。这样就会反作用于你的复习过程。总之,我个人认为真题非常重要。
杨艳:我是在章节复习完成之后开始做真题的,主要是锻炼整体答题时间,熟悉试卷结构和重难点,针对性地补漏和强化。
报读辅导班应量体裁衣
《求学·考研》:当时各位报读考研辅导班了吗?你们认为是否有必要?
王霞:我觉得报不报考研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我没有报班,因为我想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很多人说考研班没有用,其实我觉得考研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思路和方法会渐渐渗透到你的思想里,不知不觉收获了信息,所以如果你果真报了考研班,就要跟上老师步伐,不要让自己白白付出了辛苦。
沈董军:我考的不是本专业,所以报了专业课的辅导班。国庆节7天的课程,感觉很受用。自己在课前已经将专业课本看了一遍,还是觉得火候不够,听了专业课的老师讲解,给我加深了印象。同时,老师点拨之后,我还知道了专业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更加确定了下面复习的方向。记得当时上完课还想再上一次课,觉得上课受益匪浅。
王静:辅导班倒是每年都报了一个。第一年是报的任汝芬和宫东风的网络课堂。第二年直接在淘宝上买了个账号听全国各大考研辅导班的网络课堂,花了50元钱,可以重复听,觉得很划算,只是更新速度比面授班晚了几天,也没觉得有什么大碍。(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郭玉越:我当时就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其它的都没有报。报政治的原因是不想在政治上面投入过多的时间,跟着辅导班老师所提炼的考点复习比较便捷。我觉得政治辅导班有可能实现这种便捷,其他学科的辅导班我不敢确定,因为都没有上过。
薛冬青:报了政治的辅导班,觉得还好,不是很有必要。当时报这个是觉得我对政治要考的东西太盲目了,而且没有条理性,觉得内容太多,自己拎不清。
杨艳:数学是报的本校的辅导班,感觉需要在上课之前大致熟悉下课本,否则跟不上进度。报班可以在前期的时候帮助理清科目章节,逼迫自己熟悉课本,紧凑充实一些。(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杨卫强:辅导班,个人亲身经历是作用不是太大,不要对辅导班抱太大的幻想,关键还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如果非要报班,考前报个政治冲刺班倒也无妨,尤其是理科生。
“好学校是用成绩说话的”
《求学·考研》:在笔试之后有人联系导师了吗?你们认为有必要吗?
薛冬青:我当时联系了导师,认为有必要,这对复试后导师的选择很有必要,需要提前跟老师沟通,方便最后自己选导师。
杨艳:联系了,很有必要,可以了解各个导师的项目等等,理性选择的同时,也是跟导师沟通的好机会。既让导师了解自己,也为自己争取一下机会。
倪晨:没有,但个人觉得联系导师有必要。首先通过和导师交流,可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其次,也是了解导师的一种途径,联系导师之后可以看出导师是否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值不值得跟着他继续深造。
杨卫强:没有联系。个人认为,初试成绩出来之前,你在导师那里一般也收不到太有价值的信息,导师往往会婉拒,或者敷衍,叫你耐心等待成绩就是。所以,这个不是太重要,不过,如果确定自己进复试了,联系导师还是有必要的。
王霞:个人认为联系导师没有多大用处,好学校是用成绩说话的。
郭玉越:我也没有联系。当然,如果能联系上也是非常不错的。(来源:《求学·考研》杂志2012年1-2期)
结交相互鼓励的研友才有意义
《求学·考研》:考研过程中,大家是否是“一个人在考研”?你们认为找研友有什么积极意义?
倪晨:考研是个磨练我们意志的过程,很多人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放弃。考研不是一人孤军奋战。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能互相鼓励的研友很有积极意义。有难题时可以互相探讨,懈怠时可以互相监督和打气。在精神最为脆弱的阶段,有了研友的鼓励和开导,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而且,考研时积累下的深厚友谊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这样的友谊很深很铁。
王霞:考研的时候,我是和同宿舍的同学结成考研伙伴一起复习的。我们一起上自习,一起吃饭,彼此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互相鼓励和信任。考研期间压力很大,我觉得自己需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倾诉,我很感谢那些可以在紧张备考中听我唠叨的人,谢谢她们给予我勇气和力量。
薛冬青:不是一个人考研,研友可以互相鼓励,不懂的内容也可以互相讨论,资料可以共享。
王静:我的两次考研经历都与学校自习室无关:第一年是在校外租的房子,一个人在房间看书,看烦了就找隔壁同学聊个天,玩玩电脑。第二年是在自己家看书,也从来没找个学校上自习。所以考研需不需要同道中人,我觉得还真没必要。一个人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节奏,按自己的计划走,还可以免受他人的影响,不必整天想着今天你学的少、人家学的多之类的,那样心里会很纠结的。
杨卫强:我是一个人在考研,一个人在战斗。不过,在考研自习室里面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研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前提是大家在一块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应该是考研,应该是相互打气和鼓励,而不是其他的东西。结交这样的研友才有意义。
杨艳:前期都是一个人复习的,只要规律一点,保证复习时间就行。后期和两三个朋友一起,可以互相监督交流,便于坚持下来和调整情绪。
郭玉越:我觉得考研主要是一个人的奋斗,有一个研友也不错,但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随缘就好。
考研规划,以周为阶段最好
《求学·考研》:请问你们又是如何进行考研规划的?
王霞:我考研准备得比较早,我是大体上做了考研复习一个规划,然后每个月给自己一两个任务,这些任务细化到每一周即可。每周计划都有小改变,视情况而定,但是总的规划不会改变,所以我的复习计划就是“大体不变,分阶段改变”。
杨卫强:复习规划的制定要因人而异。有计划地复习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过于苛责和琐细。如果计划甚至具体到每分钟那活得也太累,一周做一个计划就可以了,制定了就得有存在的意义。
郭玉越:我觉得细化到每一小时有些夸张了,这样会把自己搞得很压抑;只规划到阶段任务又显得太粗略了,在复习的过程中目的性不强。规划到星期或者以三到五天为一个单位来规划就可以了。当然,没有规划是万万要不得的!
“将失败归结于外在环境,都是怯懦的表现”
《求学·考研》:作为过来人,你觉得外地考生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吗?
杨卫强:这种说法是人云亦云吧。一般说黑的那些同学都是游离于分数线附近的。如果你确实很优秀,学校不会不眷顾你的。考研的确不如高考公平,因为它有面试一关,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王霞:考研对于大多数学子而言,是一件相对公平的获得学位资格的权利,因为它需要你用成绩说话,用成绩说明你自己的实力。而且我认为越是名声稍大的院校录取越公平,暗箱操作的几率越小。如今我已经在自己向往的学校读研,我了解到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自己辛苦复习考过来的,大家有着相同的经历,都实现了共同的理想。
郭玉越:我想说,任何将自己的失败或者是不努力归结于外在环境的做法,都是怯懦的表现。作为外地考生,固然没有本地本校的考生占优势,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绝不应成为考生的借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永远是别人。
倪晨:真正有才的人,老师是不会放他走的。估计是有靠关系进的人吧,但比例应该是很少的。我当时复试也是作为外地人,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在备考阶段,不用考虑太多外在因素,把自己该做的部分做到最好就行。
薛冬青:我觉得还算是公正的。不过本校学生比较有优势的是导师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提前搞清楚导师的研究方向,早日与导师联系。
你是否拥有真正的考研之心
《求学·考研》:如何看待备考与找工作、考研与爱情,有什么可以给大家分享?
郭玉越:个人认为,考研是一件非常严肃而且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所谓严肃,就是不可拿考研当儿戏,考研就要有个考研的样子。我并不认为有了爱情就会耽误考研,但是在我身边总是有太多的人因为爱情而耽搁了考研。其实,你的爱情之心是真心的,这个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考研之心是不是也是真心的?如果你只有一颗真正的爱情之心,而没有一颗真正的考研之心,考研只不过是爱情的陪衬,只是一个幌子,只是为了让别人说:你看我们恋爱学习两不误,这是相当不可取的。如果你在有一颗真正的爱情之心的同时也有一颗真正的考研之心,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考研之所以考验人,不仅仅是考验你自己,也是考验那个现在或者将来会和你在一起的人。如果两个人真的情投意合,目标一致,只要一起努力就够了,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杨艳:在决定考研之后,虽然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我一直没有动摇,很单纯充实地度过了。现在很怀念那段充实的奋斗岁月。
倪晨:因为本科在师范大学读书,在备考时,同学都在准备教师编制考试,找工作。我做的事和大潮流不一样,心里确实有点不安。但只要坚持自己所选择的,走下去,自己不后悔就行。
杨卫强:考研一族就应该过点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含泪播种方能含泪收获。如果你考研的决心很坚定,那就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其他的事情,就当是考研路上片刻的调味剂吧!
王霞:考研期间你的心态真的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我当时就是横下心来全身心投入考研,所以其他那些找工作、谈爱情等事物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另外,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自己付出了努力,拥有乐观的心态,一切就“尽人事而待天命吧”!
王静:我想告诉各位师弟、师妹的是:如果确定要考研,就可能注定要暂时失去一些东西,但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成本的。你只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实现它就好了,其余的该是你的,它跑不掉,不是你的你也追不到。祝大家都能够实现自己的读研之梦!
温馨提示:
为了帮助广大研友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全国考研最新信息,请持续关注“考试吧考研网(www.exam8.com/xueli/kaoyan)”点击收藏
相关链接: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