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抉择之前
考研,我第一次感受到它的脉搏是在大三春季学期的时候。当时一位好友选了一所道路领域的名校,每天早出晚归,挑灯夜战,他还力劝我考研,不过我不为所动,反过去劝说他不要考,和他说念大学的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探寻真理,寻索兴趣,塑造强健的体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那时可爱万分——要是有人在我考研的时候劝我不要考了,恐怕我早一脚飞出去了!阿
考研,总要有一个支撑自己的理由。有的人说,我想做一个科学家;有的人说,我为了圆我的名不尽校梦;还有的人说,我要去找我的男(女)朋友。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的目的相同,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且这个原因来得越纯粹越好。
看一看,多少人考上之后无聊发呆,入学之后更显迷茫?虽然我大二的时候就被杨先生的故事深深打动,对经济学产生了一点兴趣,但我还是从事了本专业的工作。这次复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为什么转专业,我说,家庭对我的影响很重要,亲人经常和我聊一些涉及经济的问题,没人会听我说房子的柱、梁和板(忆起上大学时家人送我到机场北上,当时心里想自己要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时的情景,真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还有,虽然可能比较可笑,但是杨先生的确对我产生了影响,不过我大学的时候不太确定,毕业就工作了,工作几年,我还是觉得自己对经济感兴趣,就参加了今年的考试。
2012年4月18日,我决定考研;第二天,我发了一句微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中篇风雨兼程
一、瞄准暨大,挑选课本
除了广州,我只想去北京。花了几晚上功夫,我在网上把京穗两地自己感兴趣且风险可控的几所高校的详细信息都过了一遍,包括学校的类型(综合或财经或师范,985或211)、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导师(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影响力、初试(复试)科目等等,综合考虑,最后剩下了中大和暨大。中大岭院和暨大经院,估计好些学生纠结过,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岭院都强于经院,但是岭院今年缩招,硕士招生又在大力改革,风险过大,最后我选择了暨大。
说实在的,暨大也是不错的,因为它名字特别,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氛围自由,研究生院地处石牌黄金地段,综合和专业排名都还可以,在珠三角和华侨圈的影响力也不错,还有重要的一点——我感兴趣的专业中,有不错的老师。当然,暨大也有一些弱势,比如学风不佳(外招生太多),校园建设滞后(曾盯住对面赛马场地块差不多十年之久)等等。
在专业方面,暨大的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很多学生削尖了脑袋往这两个专业考。刚开始复习时我曾想过考理论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或者金融学,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对金融完全没有感觉,复习动力也明显不足,也有点压力(毕竟考金融的话,400分是个保险分数,另外复试科目对我来说也不那么好把握),所以我停下来花了一个晚上搜索资料并认真考虑专业这件事。我想自己本来就是因为兴趣而跨考经济,要是因为某些看法或者偏见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问题,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我果断地砍掉了金融。
学校专业定了下来,我开始挑书。考研的好书不少,但是烂书也很多,我遵循了两点:书不在多,在于精;书不在于有多么多么好,而在于你怎么用它。以下是我用过的觉得不错或者必备的书。
政治:2012版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附考试分析),肖秀荣系列中的命题人讲真题、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点预测(背诵版)、终极预测4套卷
英语: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张剑的黄皮书)
数学: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册)、线性代数(第五版),浙江大学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李永乐的考研数学(三)复习全书、历年试题解析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第2版)
选择学校、专业及复习用书的建议:
1.学校的选择。
对于想通过考研深造走上学术之路的学子,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心理准备,考硕士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量选一所好的学校,首推北京和上海那几所学校,不是我对其它的学校有偏见,而是客观因素决定了太多太多;要再加上一所学校,我推荐厦门大学。
若预计硕士毕业还不能出去,就争取上清华经管、CCER等顶尖院所的博士,我不太推荐广东的院校,因为经济学领域广东全省“国杰“和长江学者分别只有一位,各方面的资源没法和北京比;也可以考一个学术资源或者政治资源足够强大的导师,毕竟现在谋取较好的学术职位面临的是全球人才流、高校近亲繁殖等严峻万分的局面。
对于有名校情结的学子,我想说,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忘我地追求名校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名校给未来各种美好的可能提供了土壤。要是风险过大,比如非清华不读等等,就显得不值得了,因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太多因素有关了,学校只是一方面而已。我们欲读经济的,应该想到成本,时间是最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啊!其次,再好的学校也会出庸才,再差的学校也会出人才。
我个人觉得相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给我们的东西比学校多得多。还有,人生如一次长跑,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完整的人格需用一生去培养,崇高的理想得用生命去守护,卓越的成就要用一辈子去追求。我想,个人的成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还有的人会说,我考一所好的学校,会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这未免有点不太理性。
学校和学历与工作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一些学者的研究论文显示高考的作用已大大削弱,其实我们都能感觉到,各种现实就在我们身边,考研也是这样,后奥运时代人才的竞争早已是全球性的竞争,硕士毕业出来找工作与自己的后天所得(如素养、技能等)和先天条件(如家庭,长相甚至身高等)都有关系,不再赘述。
2.专业的选择。
客观点说,国内绝大多数院校的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差不多,暨大也是一样,我在网上看了看往年的硕士生培养方案,核心课程都一样,各专业只在几门课上有区别,大家选专业时最好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问题放在考虑的出发点,这关系到写论文、毕业等。写到这里,我觉得选专业就像谈恋爱,要是两个人由于某些因素走到一起而又不是真心喜欢对方,那恋爱可能成了相互剥削的丑陋关系,最后悲剧收场。
3.书的挑选。
政治:2013年好像没有附考试分析的考试大纲,这本书薄薄的,内容多元(大纲,压缩版的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三年真题),精品;关于大纲解析(红宝书),我觉得可买可不买(我没买),此书价格贵,印刷排版都不好,阅读起来费力,考完后我感觉可以用肖秀荣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代替;有些同学纠结于到底是买肖秀荣编的还是买任汝芬编的书,大家可以从他们的专业背景、书的印刷质量等辨别一下。
英语:其实我还买了一本何凯文的英语作文,用了一下发现,要是编这样的书,我也可以东抄西抄编一本。数学:那几本列的书,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都够我们啃的了。经济学:我在这一科目不用买却买了的书最多(大概五六本),其实那两本书完全够了。还有,图书馆和论坛是个大宝库,要充分利用。
二、初试复试,坚持到底
(一)初试
我算了一下,从开始复习到初试的前一天晚上,总的复习时间大约240天(除去各种特殊情况如生病、报名等以及偷懒差不多将尽三个星期后),将尽1900个小时,数学、专业课、英语和政治所用时间的比例大约是4:2.5:2.5:1,除了政治九月份才开始外,其它三科都是每天都有复习。在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把自己的心、脑、眼、耳、口、手、脚、臀、背都带上了。在我的考研过程中,信心、方法和身体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1.信心:我一直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了合理的目标(70,70,140,110)。
2.方法:我的工作量比较大——数学:7月前,教材全部看完一遍,每一章适当做了几道题;7、8月复习全书认认真真轰炸了一遍;9月开始到考试前一个多星期,2010年前的那几套真题做了超过5遍直到看到题目形成了条件反射,在这期间不懂的知识点反反复复去翻教材和全书,全书的经典习题我又挑着做了一遍;最后10几天,把2010-12年的三套题按顺序做了三遍。
专业课:教材看了两遍,做了一百多页的笔记,印象不太深的重要章节又挑着看了两遍;学习手册是个宝贝,我发现好多往年真题在里面都有原型甚至原题。英语:11月份之前,每天就是阅读理解(包括新题型),用朗文词典把2010年前的那几套真题中一千多个不认识的或者多义的单词的音标、在原文中的意思及其它常用的词意写在笔记本上,方便每天翻阅,每篇文章轰炸的次数超过5遍,直到看见文章第一句话就记得起它的情节。
11月开始除了适量阅读之外,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翻译和写作上面,我认认真真写了大概20几篇文章(一个题目写了两次),翻译也扎扎实实做了两遍;另外,完形填空我是采取一分钟政策的(全部选A)。政治:9月开始每天反反复复直到熟悉理解,面对问答题能答出一二三来。打蛇打七寸,任何一门考试都有它的弱点,做了这么多工作后,我感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
3.身体:与其说考研是脑力劳动,不如说它是体力劳动。9月份之前,我没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平时的时间、周六日和节假日都也奉献给了看书,只是偶尔去运动一下——直到8月份,我大病了一场(很严重的中暑),我长这么大没病过这么久,一共10来天。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从学校坐车回来,都绕自己小区里的绿化带跑上差不多一千米。
240个夜晚,每天晚上我学到九点半左右坐快十点的车回家,汪峰的北京北京、RollingStones的angie两首歌,我在去坐车的路上不知道哼过多少回。坐在回家的车上,看着车窗外的辉煌灯火,我觉得很充实很愉悦——我每天都在进步,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绝大部分时候,我是很享受孤独的,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世上最快乐的事情中肯定有为了梦想而奋斗吧!?回到家里冲过凉,再战两个多小时到凌晨一点多,倒头就睡了。
初试第一天我发挥正常,考完英语出来看见有两个小女孩在哭。第二天我有点紧张,考数学刚开始大脑就有点短路,为了求快,连续几个选择题都暂时跳过,大题都是匆匆答完,没来得及检查;下午考专业课时有些人就没来了,我做得太磨磨唧唧,前四个大题答得太过详细,后来竟又忘了先易后难的道理!我两科都没做完,专业课更是20多分没写一个字!最后一门考完,我走出考场,舒了口气,心里还算平静,脑海中曾经千万种瞬间随着我回家的步伐都消散开了。回到家,家里人问考得怎么样,我只说一般。
我走进卧室,打开电脑在网上详细地对了答案,吃过晚饭又把其它版本的答案看了一遍,最满意的是英语阅读理解(42分),心里估了下总分,觉得自己至少有一个学术硕士念,至于是不是暨大就不好说了,这会完全定下心来。等待成绩是一个心痒难耐的过程,终于——2013年2月7日,暨大的初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分数和预期目标差一点点,这一刻我知道按照去年的分数线我肯定能进复试了。正如考研前辈们说的,我们的初试分数会在自己的目标周围徘徊。
初试建议:
1.树立信心,合理规划,探索方法。任何事情,要是没有信心就干脆不做。不要说什么我没时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不管你是应届生(功课多),也不管你是在职人员——都一样。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致把目标(分数)和时间分配确定下来,不要那么细,灵活改变,每个星期要反馈一下,做到心里有数。别人的方法是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这需要不断地摸索。
2.心和脑就不解释了;阅读书本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在理解的情况下尽量扫视,也不要忘了保护好眼睛,每天做做眼保健操;应该什么时候听,听什么,都要把握好了,凡是不利于考研的,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胃口一定要好,适当加强营养,另外可以每天花几分钟朗读一两篇英语真题的文章;要是平时不注意书写的速度和清晰度,等到了考场一定会后悔的;除了走路,应该要跑跑步锻炼身体;一旦决定复习,心要静,要坐得住;我的睡眠除了考试前一天晚上外,一直很好。
3.我报了个专业课的班,质量差劲,只看了一两次网络课程,浪费了几百块。我反对那种一卡通,浪费不说,更打断了复习计划,要报班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报,要是实力足够可以不报班,宁可把省下的到初试复试时找一个环境好点的地方住。
4.英语翻译和写作的复习时间。我感觉11月份再开始这部分的复习还是晚了,把这个提前到10月份更为从容些;翻译是最难的,写作也耗时间,看一百篇作文不如自己写一篇。
5.加强锻炼,这个不用我说了,大家都明白。
6.每一科的历年真题都是致胜的重要法宝,只有重复地去做它,总结知识点,才能洞察到出题的奥秘,做到事半功倍(当然,要留几套到最后十几天练手)。除了政治科目外,我没做过模拟题。
7.我没有研友,一句话,IT’SBETTERTOBEALONETHANINABADCOMPANY.初试前没必要想怎么去套老师的话这个问题,就是做了,基本上也得不到回复。
8.学习环境。只要有可能,一定要去图书馆或教室学习,原因不用说了。
9.其它。在学校不要和某些人聊太多,你懂的;除了几场欧洲杯西班牙的比赛,我没看过电视;订住所要趁早,提前一个月比较稳妥。
(二)复试
初试成绩出来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找复试的真题,购买复试必备的书:现代政治经学新编(程恩富,通用版第四版)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另外还买了本经济学专业英语。过了年,玩了几天,一切生活秩序又恢复到了常态。比起初试,复试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我每天花三四个小时翻教材,弄了一遍后就对照真题和配套的习题集摸索考察重点和出题规律,标出重点,然后来来回回的翻,就像复习政治一样。专业外语主要是熟悉专业名词,时不时想象下复试时老师可能问什么问题,自己怎么回答。一切都很顺心,笔试好几道题在习题集上都有影子,面试时的气氛也很融洽。2013年4月17日,我被录取。2012年4月18日到2013年4月17日,很巧,刚好一年,也许——IT’SDESTINY.
复试建议:
初试成绩出来后,要是自己按照往年的分数线不敢肯定能进复试,要提前做好多手准备;要是能肯定,就尽快准备复试。复试名单一出来,可以尝试联系老师,发发邮件。另外,面试当天出门前,把自己好好整理一番,给面试老师留一个好印象。
下篇重新起航
考研,只是一个过程。你可以选择它,也可以不选它,没有人强迫你。考上,不会是天堂;没上,也不会是地狱。你考上了,摆在你面前的可能是恶补语言、数学、专业和计算机软件等大量功课,还有形形色色的论文等等。你若没考上,请不要气馁,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还有选择的自由。人生丰富多彩,充满希望,无论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应无怨无悔!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