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各大学之间的“联合培养”计划,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和复杂的申请程序,如果你是一个普通高校的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你将有机会进入国内其他名牌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甚至有机会去国外大学进行一年或两年的学习。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让研究生享受两所大学的教学资源,开阔视野,也能同时获得两所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下面,跨考咨询专家详细介绍几种联合培养的模式,并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供广大考研学子参考。
一、高校–高校联合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使研究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多元化视角,很多高校开始与国内高校及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以此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中外联合培养
对于中外联合培养的学生,首先是中方导师、外国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实验及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对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研究生进入课题组后,着重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融会到实践中去,研究生针对所制定的课题对国际上相关前沿研究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查阅、分析、综述,明确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趋势和科学意义,确定研究课题的科研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课题组内定期的学术交流,不同课题阶段进展交流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由于学生在中方课题组掌握了较好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方法,在国外学习期间能很快便能融入国外实验室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秩序中,同时在国外导师的指导下,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并借助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研究。
(二)国内高校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也是国内高校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合作方式。国内高校的联合培养解决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使高校之间的师资、学生、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有了这样的后盾,高校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学生也就有机会参与到课题中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通过多参与课题、多实践,自身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
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软(师资、资讯等)、硬(实验室、生活设施等)环境,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接纳企业选送的人员,为企业培养研究生。二是学校统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到科研院所完成学位论文,再回学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这两种联合培养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培养计划主要由学校单方面制定。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成立该学科的培养联合体,统一命题,统一招生,统一培养,联合教学,共同指导;科研院所相对独立地行使录取权,录取的研究生取得高等学校的学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阶段原则上在联合申报学位点的高等学校上课。根据培养方案的需要,经双方同意,高等学校可聘请联合申报单位的研究生导师或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开设某些课程,以保证联合点招收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如果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异地联合,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并经高等学校同意,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可以在科研院所所处地区的高等学校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高等学校承认这部分课程成绩,并按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予以记载。研究生培养方式可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也可以采用以一方导师为主,双方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双方指导教师均可成立相对独立的学位论文指导小组,并聘请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及证书发放、课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高等学校的有关文件办理。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应聘请双方有关导师和专家参加。高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科研院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相对独立地行使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权利。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由高等学校颁发和注册。
三、高校–企业联合培养
这种模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有些相似。具体操作方法是:研究生入学后由所在学科点和企业商讨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文献检索并做好开题报告,第二学年进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按要求完成论文后回校参加答辩。
对话成功申请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
为了解联合培养的真实面目,我们采访了2位清华大学的学生,小宇即将参加清华大学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聪聪将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项目。清华大学多年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一批世界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与交流协议,通过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的国际培养。那么,他们眼中的联合培养是什么样的呢?
求学·跨考:你知道哪些高校、专业有联合培养吗?
小宇:据我了解,“211”院校一般都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
聪聪:基本所有的高校学生都可以参加这个项目,只是不同学校的名额不一样,像清华北大都是各150人,而其他的高校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都是100个名额,有一些学校只有几个名额。相对于一些一流大学,国内不少名额少的学校由于知名度的问题,往往联合培养的名额还用不完。有一个叫“小木虫”的论坛,上面有不少联合培养的同学发表他们学校的情况,记得有个矿业大学的同学说,他们学校就5个名额,所以学校比较重视,还专门找老师给这五个录取的同学补英语;其他学校由于人数太多就不管了。
至于专业,也没有什么限制,项目说明上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所规定各专业、领域,如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等”,这个范围已经相当宽泛了。
求学·跨考:你为什么要参加联合培养?你觉得联合培养会给研究生带来什么,或者它有哪些优点?
小宇:可以出国体验生活和学习、科研,拓宽视野,丰富阅历。联合培养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个到国外培训的机会,感受名校氛围和环境,可以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聪聪:说的直白一点,学一些实验技术,寻找一些新思路吧,看看人家国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个项目也不一定会对每个人有益,因为如果国内实验室的平台已经很好了,我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去国外耽误宝贵的一年。
求学·跨考:参加联合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哪些资格?
小宇:外语成绩(比如托福)和导师的推荐、对方学校同意接受。当然也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综合成绩,留学基金委会进行选拔。
聪聪:有一点限制,但很多人还是可以参加这个项目,具体的可以参考基金委的通知。
求学·跨考:从你获得的信息来看,出国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小宇: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庞大的华人团体,因此不存在被外国人孤立或者排挤的问题。有些项目需要自己筹集一些经费,因为国家留学基金的支持不足以支持当地的生活和学习。另外,出国就要适应国外的节奏,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所在实验室的文化,在出国之前需要做一些初步的了解。
聪聪:主要看对方导师,理工科做实验会比较辛苦,因为可能会被当成实验员用;文科好一点。当然也和学校氛围、导师有关系。
求学·跨考:能否给未来想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同学一些建议?
小宇: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国考察和学习的机会。对于那些想要毕业以后出国深造的同学,不失为一个提前适应和了解的机会,也许通过参加联合培养,会对以后申请出国做铺垫。如果不打算出国,也可以为自己的经历增添几分亮丽的颜色。但是一定要掌握扎实的外语功底及听说能力,提前深入了解可以申请的学校和项目,早做准备。
聪聪:早点联系,如果能通过自己导师联系的更好,因为会跟自己的课题更相关,水平也应该比自己联系的更高。清华环境系和公共管理学院今年做得就很好,学院和导师出面,联系的都是领域内一流的实验室或者单位,公共管理学院今年差不多有10个人通过这个项目去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以上都是个人感受,不一定所有人都一样,具体的情况因人而异。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有的学生同时联系很多导师,有的导师愿意接收了,他自己也答应了,但是后面又有更好的学校或者导师愿意接受,然后他就随便一封信把前面那个导师拒绝了,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再也不跟人家联系了,这种情况挺多的,我希望为了以后更多的同学着想,还是不要这么做。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