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名词解释 |
第 2 页:简答题 |
第 3 页:论述题 |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3.【题干】结合作品,论述《呐喊》《彷徨》的艺术探索。
【答案】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们在艺术探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风格。
(1)题材的独特性:鲁迅在选材上打破了传统古典文学的模式,转而关注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群,通过这些人物的心理和命运,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病态。例如。《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就囊括了旧社会小人物的所有特性:自尊自大、自欺欺人、欺负弱小。
(2)结构的互动性:在《呐喊》和《彷徨》中,鲁迅创造了“看/与被看”与“归乡”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在《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等小说中都有展现,形成了一种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对立。(3)情节设计的创新性:鲁迅在情节设计上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例如,在《狂人日记》中,他首次采用了日记体突破了传统的章节式叙述方式,以主人公的思维变化为线索,记录其所见所感,环环相扣。
(4)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鲁迅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多创新。他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开放姿态,如《狂人日记》中的“黑屋子”和疯狂者的形象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同时,鲁迅灵活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也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故事情节。
(5)语言的艺术性:鲁迅的语言艺术性体现在其犀利的描述、精悍的语句和文白的混搭。他的文字犹如锋利的刀锋,刺向了昏暗的旧社会,亦刺向人们麻痹的内心。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6)人物的典型性:鲁迅对小说人物的选取格外考究,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和刻画,实际上是对旧中国社会特征的全面生动的表现。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祝福》里的祥林嫂等,都是对旧社会特定群体的深刻描绘。综上所述,鲁迅的《呐喊》与《彷徨》在艺术探索上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独特的题材选择、创新的结构设计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艺术性的语言使用以及典型的人物塑造,这些都是鲁迅作品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34.【题干】结合作品,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答案】舒婷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价值。
思想内容方面:
(1)对真善美的追求:舒婷的诗歌常以“爱”为核心,展现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的作品中流露出对人性回归的追求,反映了对文革时期人性被湮没的反思和对更美好世界的向往。
(2)女性意识的觉醒:舒婷的诗歌体现了女性对独立人格以及自由和美的追求。在《致橡树》等作品中,她倡导了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爱情观,强调了女性人格的独立。
(3)深刻的社会责任感:舒婷关注社会和个人,她的诗歌中既有对时代忧伤的抒写,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个体命运的同情。
艺术成就方面:
(1)意象的运用:舒婷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感受。她的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如《致橡树》中橡树和木棉的意象,既表现了爱情的坚贞,也象征了人格的独立和相互尊重。
(2)语言的创新:她的诗歌语言新颖,能够根据感觉的联想创造出独有的时间和空间体验。舒婷的诗歌中充满了通感的手法,使得不同意象之间相互组合,拓展了诗歌的语言空间。
(3)情感的真挚:舒婷的诗歌情感真挚、柔婉、朦胧,她以曲折的方式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她的诗歌并不“朦胧”,而是通过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等手法,表达的意象具有一定的多义性。
(4)美学特色的体现:舒婷的诗歌具有自然美、抽象美和意境美。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传统诗歌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并具有丰富的创作内涵和独到的美学特色。
综上所述,舒婷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深刻反映了人性和社会现实,在艺术成就上展现了独特的意象美和语言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关推荐:
2024年10月自考真题pdf下载 ※ 2024年10月自考答案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