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4 页:多选题 |
第 5 页:简答题 |
第 6 页:参考答案 |
三、简答题
1、答案:(1)区别: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知识点:第1章
难度:3
2、答案:(1)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具体的资本形式,如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等,与不同的资本形式相对应,剩余价值也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2)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利息在本质上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银行利润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
知识点:第5章
难度:3
3、答案:(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知识点:第4章
难度:4
4、答案:(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居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除了国营,还可以实行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
知识点:第7章
难度:4
5、答案:(1)经济个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挤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化。(2)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表明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包含着发达与不发达、控制欲反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已经蕴含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3)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深化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18世纪中期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社会化、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延续和发展,深化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即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知识点:第10章
难度:4
四、论述题
1、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归根到底都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劳动交换是商品经济的本质。正是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才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导致了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私有制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简单商品经济也就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亏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的经济利益甚至在贫富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知识点:第2章
难度:5
2、答案:(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因此资本家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就是购买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由于工资的多少或变动受劳动时间的长短或劳动产品的数量影响,所以从表面看工资好像是工人的“劳动报酬”或“劳动价格”。这是一种假象,并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2)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第一,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是商品。作为商品,其价值量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如果劳动是商品,岂不是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第二,劳动在出卖之前还没有支出,不能作为商品,劳动力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进行,劳动已经不属于自己,也不是商品的交换。所以在劳动市场上,买卖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第三,按照价值规律,劳动如果是商品就应该是等价交换,工人的工资就应该是全部劳动的报酬,这无法解释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3)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开来,把劳动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是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是劳动的报酬,更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知识点:第4章
难度:5
3、答案: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客观必然性。(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加强宏观调控,以促进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市场调节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市场不能对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起到有效地调节作用,在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作用比较弱,因此需要国家采取措施来解决。二是市场在对经济活动调节时有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贫富差距加大、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等,这需要国家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3)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职能逐步强化。不仅国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发挥,而对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经济活动和经济交流日益密切,这需要国家进行政策支持,为本国经济单位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综上所述,宏观调控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一方面要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关系,才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
知识点:第9章
难度: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