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凶:灾凶,此指饥荒。
27.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就尽:渐趋覆灭。日滋:一天天增多。师:军队。
28.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种树郭橐驼传》)
苟:如果。殷:深,此指爱护得过分。
2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八声甘州》)
是处:到处。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3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次第:景况,情形。了:完毕,了结。
31.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
危栏:高栏。
3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
踟蹰:徘徊不前。
33.长门灯暗数声来。(《早雁》)
长门:汉武帝幽禁其失宠的陈皇后的冷宫。这里代指长安的宫殿。
四、简析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4.我用放大镜观察最初提到的红蚂蚁,看到它狠狠咬住敌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断了对方剩下的触须,可自己的胸部却被黑武士撕开了,露出了内脏,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结实,无法刺穿。
这痛苦的红武士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它们在杯子下又缠斗了半小时,当我再次观战时,那黑武士已使敌人身首异处,但那两个依然有生命的脑袋,挂在它身体的两侧,犹如悬吊在马鞍边的两个恐怖的战利品,两个红蚂蚁头仍死咬住不放。
——选自《蚂蚁大战》
(1)这里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答: 描写的是红黑三武士生死对决的结局,表现了蚂蚁大战的残酷性。
(2)从哪里可看出红武士的极度“精神狂热”?
答: 主要体现在:“暗红的眸(móu)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身首异处”,两颗头颅“仍死咬住不放”。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描写方法?
答:联想方式是类比联想,描写方法是细节描写。
(4)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答:对人类战争及其狂热精神极其憎恶,对人类战争造成灾难极其哀痛。
3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答:物是人非,亡国之痛。
(2)指出“雕栏”两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
答:表层意义是故国宫殿想必仍在,只是我的容颜却改变了;深层寓意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答:一是以形象可见的江水比喻抽象难测的愁,使“愁”具体可感;二是以汹涌澎湃、东流不尽的春水作喻,充分见出哀愁无穷无尽。
(4)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以乐景写哀”?
答:因这首词抒发的是“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而借以抒情的景物“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都是美景、乐景。
36.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选自《断魂枪》
(1)概括这段话描述的大意。
答:西方现代文明猛烈冲击着东方古老文化,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剧烈变革。
(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
答:只有把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揭示主题,从而呼唤中国人的精神觉醒。
(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 象征手法。
37.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
个世界对我的容忍态度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
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的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
的自由了。
——选自《容忍与自由》
(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答: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
答:为事实论据提供了归纳论证的小前提来证明论点。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归纳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归纳出论点。
(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
答:体现了一种“大家风范”,作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坦诚地进行自我反思,以身说法,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极具亲和力;作者不摆理论架势,将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话之中,易被读者接受,这种“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风,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深入浅出的极高境界。
五、作文(30分)
38.根据给出的文字材料,写一篇关于“青春中难忘的事”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剧本,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青春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如果你浪费了青春年华,那是很可悲的。因为青春只能持续很短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王尔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