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章节试题:第1章
第一章 信息与管理信息
(一)信息
1.(1)申农的信息概念;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2)维纳的信息概念;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3)学者钟义信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信息的广义定义;广义上讲,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表征事物的性质、运动状态及相互关系和联系的信号、情报、指令、数据中所包含的内容。
(5)信息的侠义定义;狭义上讲,信息则是反映客观事物存在的新知识,新内容和消息。
2.信息、消息、情报、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
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荷载的内容。
信息不同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
信息不同于情报,情报通常是指绝密的,专门的,新颖的一类信息。
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认识主体表述的信息,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活动重新综合的有序化的信息,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
3.正确认识信息的含义及信息的本质
一切事物都在产生信息,这是信息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1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联系及变化状态的反映。
2 不同的物质和事物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会通过不同的物质形式发出不同的信息。
3 信息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以及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信息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开发、利用的程度。
4 信息有雨物质载体不可分割的基本特征,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得以传播。
(二)信息的分类
1.(1)人类信息;人类信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信息,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物质载体表征特定意义,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信息。特点:明显的目的性。
(2)科技信息;它包括科技交流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方面的情报、资料、文献等。
(3)经济信息;它是人们进行组织、管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它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4)二次信息;是指对一个信息加工整理的结果,文摘就属于此类。
(5)正式渠道信息;由正式组织所发表的、并通过正式组织渠道按组织规范传播的信息。如中央文件、各级党报、各级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6)固定信息;固定信息是指通过对大量的不断变化的信息长期观察和分析,揭示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所形成的各项原则、制度、标准、定额、系数等。
(7)流动信息;流动信息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时间变化的信息。
(8)内部信息;内部信息是反映系统内部状态的信息,是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9)偶然性信息;反映偶然非常规事件的信息是偶然性信息。
2. (1)按事物发展过程划分信息之间的联系;
预测性信息:事物的酝酿、萌生等各阶段的信息为预测性信息。它产生于领导作出某项决策之前,是决策的准备阶段和前提条件,对领导把握事物的发展、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至关重要。
动态性信息:事物的发展、成长的过程阶段的信息。它能为领导及时掌握决策实施情况起到及时修正决策的作用。
反馈信息:事物结束阶段或某一阶段完成后的信息。它既能帮助领导审时度势,指导工作的作用,又可以促进决策执行,起到督办作用,发挥决策的效果。
(2)一次、二次、三次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次信息是一次信息与三次信息联系的桥梁,它们可以帮助查找一次信息。三次信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内容也更为完整,因而具有更高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3.常规信息和和偶然信息具有的特点。
常规信息反映的是经常性现象,并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它具有定时性、具体性、专题性等特点,属于人们预料之中的信息。
偶然信息的产生带有突然性的特点,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
(三)信息的基本性质
1.(1)物质文明发展的三大要素;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现代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
(2)托夫勒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的变革,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的变革是至今不过300年的工业文明的兴起。
第三次浪潮的变革是信息浪潮,是以信息开发为核心的人类变革浪潮。
(3)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从产生、发出、接受到进入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即是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的目的性;就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某个方面的信息能被人们利用,为管理活动服务。
(5)信息的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传输工具和载体进行传递,从而形成信息联系,为人们感受和接收。
(6)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共享可视为信息的运动规律。由于信息可以共享。当信息从传者转移到受者时,传者不会因此丢失信息。
(7)信息的转化性;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金钱、效益、质量和其他。
(8)信息的可伪性;一方面信息失去了与源物质的直接联系,人们容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它、理解它,从而易于产生虚假信息;另一方面,脱离源物质后信息又失去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人们容易孤立地认识它理解它,从而易于产生片面的认识;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或动机不纯,也容易产生伪信息。
2(1)物质、能量、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信息不同于物质。信息是物质的普遍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同时又不影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它所表现的主要是物质的运动状态与方式,是物质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2 信息不同于能量。信息是物质的运动状态与方式,而能量是物质做功的本领,能量转换遵循守恒定律,而信息转换不存在守恒现象,能量不能共享,而信息可以共享,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信息为人类提供知识与智慧。
联系:三者都统一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能量和信息皆源于物质。
首先,物质是信息的源泉,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信息运动的过程。信息不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信息的依附性就是物质与信息联系的集中体现。
其次 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转换与驾驭又离不开信息。
第三,信息虽然不是物质与能量,但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可以转化为物质与能量。
(2)信息变换性的理解。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它可以依附于一切可能的物质载体。但无论其载体如何变换,信息内容可以保持不变。
3(1)信息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信息归根到底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信息的物质性决定了它的一般属性。
(2)信息客观性涵义的实践意义;
实践告诉人们,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越强,有用程度就越高,信息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人们在利用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获得的信息是客观真实的,那么,人们所采取的行动就会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将作出错误决策,使事业受到损失。
(3)信息共享性的意义;
信息对社会一视同仁,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可以利用信息。信息的共享性是其价值的核心,也是信息工作者永恒的追求目标。
(4)信息传递性的意义。
信息之所以具有可传递性,是因为它可以脱离源物质而独立存在;信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中传递,所以它也能够为人类所共享。
4.信息共享是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特征。
(四)管理信息的基本功能
1.(1)管理信息;所谓管理信息,是指反映事物在管理过程中的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以文字、数据、图表为多种表现形式的消息、情报和资料等等的统称。
(2)邓小平为《经济参考》的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3)信息流;包括对物质流起支配作用的各种指令、计划、图纸、报表、资料、情报等的传递、接收和处理。
2.(1)信息具有传播知识的能力;(2)信息是一种生产力;(3)信息是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的前提。
3.(1)邓小平对信息管理功能的论述及意义;
早在1984年9月,邓小平为《经济参考》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深刻阐明了信息工作与四化建设的重要关系,是对搞好四化建设和信息工作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
在1989年5月指出:“实行关闭政策的作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通,现在不是讲信息重要吗,确实很重要。”又指出“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
邓小平对管理信息的作用功能的精辟论述以及管理决策的一系列实践,为我们利用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2)江泽民对信息管理功能的论述及意义;
江泽民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又说:现在一方面会议太多,另一方面信息太少。信息还不是很灵通,很多重大情况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希望把信息工作搞得更灵通些。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江泽民十分强调管理信息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4)从《卫星图片四进中南海》这则信息,分析信息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案例明白告诉我们,信息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不限于现有的数据资料,主要掌握最新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二是信息资料的搜集、综合、加工要有主题,抓住主线不放;三是领导要重视信息管理,常抓不懈,保持连续性。
4.分析管理信息的基本功能。
一是在智能开发领略,信息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
二是在经济领域,信息是一种生产力。
三是在管理领域,信息时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的前提。
四是在领导机关,信息时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五)秘书信息工作的基本任务
1.(1)秘书信息工作;秘书信息工作是指秘书部门采集、处理信息的一切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信息的传递、反馈,信息的储存、利用,信息网络建立等项目工作。
(2)秘书信息工作的根本宗旨;
充分利用信息载体并通过各种传递手段及时、准确、真实地向领导机关传递和反馈信息,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3)秘书信息;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部门在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职能活动中,为领导提供辅助服务的信息。
(4)秘书信息的特点;一是内容的政治性;二是服务的特定性;三是收集的广泛性;四是整理的系统性;五是事实的真实性;六是科学的预见性。
(5)秘书部门的作用; “一是参谋助手作用,二是督促检查作用,三是协调综合作用。”
(6)秘书工作的“四个转变”;从偏重于简单的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从单纯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从单纯凭老经验办事,转变为实行科学化管理;从被动服务,转变为力争主动服务。
(7)90年代我国信息工作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立,实现了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
2.(1)秘书信息服务的特定性理解;
秘书信息部门不同于普通的信息公司,它是机关的内设部门,服务对象是机关领导。服务领导的观点是从事秘书部门信息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的基本观点。从本质上讲,为领导提供信息就是为人民服务。
(2)秘书信息整理系统性理解;
收集信息,要考虑全面性;处理信息,要考虑综合性;传递信息,要考虑实用性;反馈信息,要考虑及时性。
(3)秘书信息真实性的理解;
各级秘书部门为领导决策搜集、整理、提供信息,一定要认真负责。各种数据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分析、论断要科学、周密、精确;不准确的信息,没有把握的情况,未经核实的数据,切不可轻率向领导提供。情况不准确、信息失真,比没有信息更糟,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政治、经济上的不可估量、难以挽回的损失。
(4)秘书信息科学预见性的理解。
科学预测是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对管理系统实行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因此,为领导提供具有前瞻性的高质量信息,是秘书部门做好超前性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3.(1)中央关于加强信息工作的主要精神;
1985年1月,在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上,确定了秘书工作“四个转变”的方针;
1990年1月8日,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秘书长座谈会上,提出当前改进作风的重点是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调研工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对秘书信息工作的新发展,也是秘书信息工作的指导思想。
199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一重要文件出台。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995年10月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政务信息工作暂行办法》。对于政府部门秘书信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9年1月13日,在苏州召开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会议。对1995年《意见(试行)》进行了讨论修改,强调新的形式下,办公厅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增强主动性,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供信息,二是调查研究,三是起草重要文稿,四是就重大事件的处理提出对策性建议。都离不开信息和信息工作。2月9日,中办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文件强调:“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央和各级党委更加需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各种情况和动态,更加需要掌握大量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高质量信息,更加需要党委办公厅(室)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党委办公厅(室)信息工作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削弱。”
(2)秘书信息工作的具体任务;
一是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认真、经常地向各级领导报送信息
二是认真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反馈利用和归档工作。
三是负责信息工作网络建设,办好信息载体。
四是不断提高秘书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秘书信息工作制度。
(3)秘书部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表现的主要方面。
一是提供信息,二是调查研究,三是起草重要文稿,四是就重大事件的处理提出对策性建议。
4.(1)党和国家对秘书信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①向中央和各级党委报送信息是党委办公厅(室)的重要职责。
②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息的原则。
③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需求报送信息。
④搞好信息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⑤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信息调研。
⑥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⑦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水平。
⑧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2)秘书信息不同于其他信息的明显特点。
一是内容的政治性;二是服务的特定性;三是收集的广泛性;四是整理的系统性;五是事实的真实性;六是科学的预见性。(进行必要的阐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