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春季参加陕西省自学考试,到1994年春季顺利通过了30门课程的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获得法律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历时整整10年。成为我所在单位最早通过自学取得本科学历的人。自考毕业后,有人问我,你是搞文学工作的秘书,工作又忙,家里也有拖累,那么你是如何处理在艰苦自学中所遇到的矛盾呢?经此一问,我也认真回顾一下自学生涯中解决自学矛盾的方法,并将它写成此文,供正在自学的考生们借鉴。
一、“工、学”协调——工作和自学的关系
作为一个研究所的秘书(以后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作是繁忙的,生活也是紧张的、快节奏的。每周二、四、六晚上是我主要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从1984年秋季起,这三个晚上坚持到城里辅导班听课,每次听课回来已是10点多钟,还要坚持看1个半小时的教材。
在处理工与学的关系时,我最深的体会是:一心不二用,即工作时精力集中,绝对不想学习的问题。工作时聚精会神,就可以避免和减少差错,提高效率;反过来,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下了班就能安心学习,不在牵挂工作上的问题,因而也获得了单位领导对自学的支持。
二、狠“挤”时间——时间和课程的关系
我有个“时间帐本”——“效率手册”。记载着我每天工作,学习时间利用的情况。我曾细心作过统计,平均每月可以从业余时间挤出一百多个小时用于学习。我认为,如果每天总是8小时正常上、下班,一天挤3个多小时是完全能做到的。可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变化。工作忙起来,晚上就得“开夜车”有时,为赶写一个长篇紧急计划,往往把一星期的业余时间全部花进去。再说谁能没有家务事,谁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些,都可能会打乱正常的学习计划。面临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就要“挤”得更狠一点,一个晚上经常要学习4个小时。我深知自己已是快40的人了,精力和记忆都不如年轻人,时不我待,莫让年华付水流,因此,自然形成了“挤”时间的习惯,即使是开会前的几分钟,也要拿出笔记本看上两眼,记忆和背诵几个概念。
三、比翼双飞——自学和家庭的关系
我刚开始参加自学考试时,爱人很支持。可是,天长日久,也难免产生矛盾。我一心扑在书本上,不仅家务活干得少,而且和爱人说话,陪爱人出去玩玩的时间也少了。特别是到了星期天,紧张工作了一周,爱人想改善一下生活,忙着烧饭做菜,而我却想的是充分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来读书。这可真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怎么办呢?
我想了一个主意,就是鼓励她也参加自学考试。开始,她不愿意,但我去自考办买回自学大纲和会计教材后,她翻了翻教材,渐渐被这些专业课程吸引了,终于下定了自学的决心。现在,她也通过了好几门课程的考试。
说来也怪,原来我一个人自学,家务事特别多,爱人忙不过来,我心里常感到不安;现在两个人自学,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家务事反而少了。自学中,我们一日三餐大都在食堂吃,在生活上能简则简,学习紧张的阶段,连星期天也不做复杂的饭菜。物质生活标准降低了,精神标准却提高了。
四、讲究方法——拚劲与巧劲的关系
参加自学考试,常常要同时准备好几门课程,的确要有一股拚劲,还要讲究方法,学会使巧劲。
我在学习中这样使用巧劲,首先,我在学习中体会到,法律专业的这些课程各有各的特点,自学者应当善于对各种课程区别对待。
学习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史和形式逻辑这几门课,我从不反反复复看教材,只是多做练习题,多回想,题目不会做的时候再翻翻书,这时候更容易记住。对这些课,我只在临考的一两周,再把教材翻阅一边,略作温习。这种复习,只是“检漏”。
对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一些理论性较强,有指导性的课程,我则采用另一套方法。我在哲学课笔记本上每一页都用铅笔画上一道竖线,把一张纸分成左右两半,一半时正文,是第一次通读全书的笔记,另一半是以后每次从读教材时补充上去的新内容、新体会。
民法、刑法等专业课,是法律专业的重点课。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读教材上,看了大量的案例,我的笔记页根据课程需要分成两类:A类,把应当掌握的基本概念、一般要点记成卡片,再汇集成小本,随身携带,经常翻阅。这些基本常识要时常自测,渐渐烂熟于心,但花费的是零碎时间。B类,是对重点法学原理、重点案例和重点法规进行强化理解记忆,分析后根据教材整理,归纳,某些地方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认真思考之后写成详细文字材料。这种学习方法费时较多,但受益甚大。自学中有许多规律,只要在实践中探求,找到规律,就能事半功倍。
五、独立思考——钻研与辅导的关系
刚开始参加自考时,我认为自己基础差,又不是在正规大学直接听讲,看到课程内容很多,曾一度产生畏难和依赖辅导和倾向。随着自考经验的积累,自信心逐步增强,我就坚决地以个人独立钻研为主。开始自学两年中,用于听辅导的时间较多,因地处远郊,往返一次要三个小时。后来我感觉到,在自己还没有钻研之前就去听辅导,往往容易走马观花,收
获不大。而在自己下多一番功夫之后再去听辅导,听老师讲到和自己分析、归纳一致处,就有锦上添花之感,体会更深;而老师讲到自己百思不解之处,又会有茅塞顿开,豁然领悟之快。这样一次辅导听下来,就会得到很深的印象,切实的收获,而课后复习的时候,重点就放在这几点上,其余自己一看就懂或容易记住的地方,不用担心,考试一定不会错的。
六、劳逸结合——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自学是为了造就自己,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能死读书。所以自学者的业余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我正确地对待劳与逸的关系,不管学习多么紧张,我们每天坚持晨跑,考试前夕也是如此。
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对音乐的爱好不亚于体育,自学中,我买过许多音乐磁带。我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学习,是我生活中的强烈需要,一天不学习,我受不了;可是自学也不应该妨碍我的其它需要,各种爱好,各种需要,只要协调的好,是互相促进的。有时候,看电影也是学习呢!
我看电影是很有选择的,平庸无聊的片子我是根本不看的,而《南昌起义》、《西安事变》这类电影,我一定要看。在中共党史课题中,有南昌起义的概念解释题,有“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意义”的分析题。由于我对这些有感性认识,形象的了解,并因此加深了思想认识,在参加中共党史考试中我顺利地一次通过。
七、了解自己——自学与考试的关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正规大学不同,每年考生自己要决定报考几门,这样,就有一个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我认为,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同志,最好报考一两门,扎扎实实,力求必胜。通过一门之后,有了些经验,摸到了考试的门道,信心也自然增强了,再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各科的基础等具体条件,决定下一次报考哪几门,切记“欲速则不达”,只要
不急于求成,不存侥幸心理,依靠扎扎实实的努力,就会一步步取得成功。我一般只报考两门,在自学中,只有三次是报了三门而且一次通过考试的。这主要看课程的难易程度,一般学分为6学分的课程应比3学分课程的自学时间花费多,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
八、临阵不惧——练兵和临阵的关系
每每到自学考试,总能见到许多自学考生在临考前的十几分钟,仍在苦苦诵读,或是忙不迭地翻看书页。“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成了一些考生的口头禅。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水平高低不在临考,而在平时练兵。我在考试的前夕从不看书,而是听音乐,早早休息。临考,最重要的是坚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临考温习可能对某一两个具体问题能熟悉些,但容易使精力过度紧张,难以达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最佳状态。甚至于头脑发木,挺简单的问题怎么也想不出来了。
作者:姚培建
转帖于:自学考试_考试吧·一位农民三次通过23门课程的自考之路 (2005-11-3 14:19:00)
·高手谈自考考前最后复习 对比记忆效果最好 (2005-10-28 8:45:00)
·自考最后答题大秘籍:阅卷印象分很重要 (2005-10-28 8:52:00)
·自考窍门:如何把握阅卷老师心理聪明答题 (2005-10-25 16:44:00)
·一法律专业老考生经验:我的全部考试秘诀 (2005-10-25 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