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在沈阳科学家花园一栋民宅里,全省唯一入选全国30名国医大师的93岁高龄的李玉奇老先生,接过由他的弟子王学谦为他写的传记手稿,戴上老花镜,边读边点头。
国家为中国近现代100余位中医大家树碑立传的大型传记丛书——《中华中医昆仑》即将出版,《李玉奇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卷。“把他收在门下,不容易呀!”国医大师慈祥的面容下透着威严和喜欢。王学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80后”中医能为国医大师立传,他靠什么赢得国医大师如此信任呢?
56元补课费的周折
王学谦,沈北新区郭七村人,小学时的他品学兼优,曾多次被评为沈阳市三好学生。上了中学后,因为在农村读的小学,外语基础为零。于是,学校就为和他一样从农村到“城里”(指当时的新城子区政府所在地)上学的学生补课,每人56元的补课费。可是,家境贫寒的父母借了十来家,也没凑够56元,补课班没上,外语成绩一直上不来,原本在小学成绩优秀的他竟没有考上高中,只得上了一所普通的职业中专。
中专毕业后的王学谦,并未放弃自己做个好的中医大夫悬壶济世的梦想,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英语,1999年参加了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自学考试,开始了他的中医之路。
两次拜师受阻的经历
虽不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全日制学生,但这并不能阻止他要成为中医大家的梦想。他深知,必须师从名家才能真正领悟中医的真谛。入学不久,他得知,该校乃至全国最有名的老中医当属李玉奇。于是马上从书店里买来李玉奇的著作,潜心研究,烂熟于胸。书读得越熟,拜老人家为师的念头就越为强烈,老人家出诊时,他偷偷地去扒门缝,常常在老人家散步的地方转,盼望着能与老人家“碰巧”相遇。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下午,他在校园里发现李老在不远处散步且心情不错,于是,飞奔过去,深施一礼,作了自我介绍,并直言想向老人家学习的想法,出他意料,老人家答应了,让他第二天跟着出诊。
王学谦当晚失眠了,要跟着中医大师学习了,多么令人激动啊!他特意理了发,洗了澡,买了新衣服。第二天,来到大师的诊室,又深施一礼说:“我来了!”可是,也许是存心考验也许是真忘了,李玉奇教授没抬头,还在继续为患者把脉,根本没理这个毛头小子。医院工作人员见此情景,毫不客气地让这位不速之客“出去!”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含着眼泪背靠着诊室外的墙壁,王学谦这样问自己。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心有不甘的王学谦硬着头皮再次推开诊室的门,又深施一礼:“李老,昨天下午您是同意我来的!您忘了?”一句话引得老先生凝神侧目,朝护士们点了点头,指着身旁的小凳轻声说道:“坐下吧!”从此,国医大师身边就多了一位认真抄方的年轻人,并得到了大师的真传。成为李玉奇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恩师李玉奇送他第一本书时,告诉他“学然后知不足”,这句师训成了他的座右铭。于是,他又把求学的目光瞄向了首批国家级知名老中医——有着“东北针王”之称的董子沛教授。这一回他决定直接登门拜访,来个毛遂自荐。可是连教授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他就被教授的老伴婉言拒绝了:“医院有规定,想跟董老学习,必须是副主任医师以上、博士毕业生才行,你以后符合要求了再来吧……”当时的王学谦连学士还不是,初级职称都没有。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他给教授写了封信,塞到门缝里,信上写了一首诗,诗的结尾这样写道“虽说朽木雕不易,谁知亦多报春心。待到雷霆风雨后,会有灵芝涌上来!”出人意料地,董教授亲自打电话通知他说:“你这块会涌灵芝的小木头过来学吧。”就这样,他成为时已80高龄的中国针灸大家董子沛教授的关门弟子。
多位全国著名老中医的弟子
求知若渴的王学谦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和毅力,先后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百岁儿科泰斗赵纯朴教授关门弟子,继承了老人家师门300余年的方书古本;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著名中医大家陈庸,成为其开山弟子,兼承国医大师焦树德、关幼波两派学术精华。 师从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终身教授、妇科大师许润三门下,成为这位中国中医不孕治疗第一人的关门弟子。
“其诚,其敏,其对中医之挚爱,皆深获我心,而立之年又以一颗对中医的赤子之心在沈阳创建云水堂国医馆并任馆长,其成绩亦深慰吾心……”这是国医大师李玉奇对王学谦的评价,他对记者说:“这么好学,这么不辞辛苦,是我弟子中少有的。”
如今,云水堂国医馆,成为沈北新区第一家由几个青年学生创办的医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悬壶济世的品格赢得了广泛赞誉,前不久,医馆被沈阳市政府命名为大学生创业基地。
相关推荐:各地2010上半年自考毕业证书领取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