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喜欢歌颂大自然和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城市文明和冷酷的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突出贡献是完成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改革,标志着浪漫时代的到来。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从理论上阐明了新诗理论的基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因为常常住在英格兰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42、华兹华斯于1843年骚塞殁后被继封为“桂冠诗人”:
(1)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歌谣体叙事诗:诗中童心的纯洁可爱,反衬出成人世界及理性社会的严酷冷漠,颇发人深思。
(2)华兹华斯《丁登寺旁》、《不朽颂》诗作:
《序曲》是一部宏大长诗,具有史诗规模,是其欲表达“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的哲理巨著。《隐士》的序诗,是一部精神成长的艺术记录,凡14章,叙述从童年到成熟的内心历程,深及人类天性的隐秘角落。
(3)华兹华斯田园诗(自然诗):
自然崇拜倾向充溢其中,把自然视为圣灵体现的最高境界。山河花木、风云霞虹都富有灵性,且与人生构成有机和谐。诗作天然,意趣盎然,含蓄蕴藉,美不胜收。
43、华兹华斯诗作艺术特点:
(1)华兹华斯称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在《不朽颂》即《颂诗:忆幼年而悟不朽》中认为只有幼时才有纯粹的天性,最真实、可贵,说“最微贱的花朵常能给人深刻得眼泪也无法表达的思绪”,总之永恒在于天然之中。
(2)华兹华斯《致布谷》:
梦幻般的美丽诗境,短短8节32行勾画出了截然不同但有相互联系的情景:眼前的、以往的、现实的、虚幻的。因为心灵纯净和天性敏感,竟将有形之物隐去化作无形之声,自然的造物总是表现出一种超越世界的力量,至少也是超越现实的象征。
(3)华兹华斯《孤独的刈禾姑娘》:
写自然的物到写自然的人,笔触仍轻柔、细腻、含蓄。形象仍恬美、古朴、超脱。“壮烈的古代”和“卑微的民间”在歌调上也形成鲜明对照,用自然界的鸟鸣比喻歌声非常贴切。华兹华斯虔诚的相信自然具有神秘的力量,对人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进行教育,从而由爱自然导向爱人类。不了解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执着痴情就不理解华兹华斯诗的精神。其笔下人多过分超脱现实而未被实利社会毒化的“原始人”,在歌颂自然的同时坠入幻想,就是自然的神秘力量即使不能让人返真还璞,至少也可以使人性保持住天然品质,于是便自觉或不自觉地美化宗法式社会,力图拉人们返回此“自然”。
44、柯勒律治:
(1)《古舟子咏》用奇特的想象表现超自然的主观事件。
(2)歌谣体叙事长诗《忽比烈汗》描写一个梦境,是现代派诗人先驱。
(3)其文评著作《文学传记》提到与华兹华斯计划写两类诗:
①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凡俗乡土生活;
②用奇特想象表现超自然主观事件。
45、拜伦是19世纪初叶英国诗坛最伟大的诗人,浪漫诗派“宗主”。
(1)拜伦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因为被否定价值,后发表战斗性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反击。
(2)拜伦关于“勒德运动”的讽刺诗《法案制定者颂》、《勒德分子之歌》,哲理剧《曼弗雷德》,神秘剧《该隐》、《天与地》。
46、拜伦:
(1)拜伦的“东方故事诗”:传奇故事《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
(2)“拜伦式英雄”:《东方故事诗》等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类人物典型,如康拉德、哈洛尔德等。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其反抗多带个人主义特征,结局均是悲剧性的。其身上带有拜伦思想的个性气质印记。
(3)拜伦作品的“世界悲哀”:
主人公对世界和人生灰心丧气,终于感到包括知识在内的一切追求都毫无意义,体现了拜伦对有缺陷的人生和人类苦难存在的苦涩理解,极悲壮的叙事长诗《锡隆的囚徒》讴歌为自由而殒身的历史英雄精神。《曼弗雷德》悲观与反叛意识的表现达到顶点,拜伦称其为哲理剧。
(4)拜伦“东方故事诗”的思想性格:
普罗米修斯式孤独的反抗意志使其成为对贵族资产阶级及其观念模式的反叛者,有巨大社会进步性。其叛逆性格决定思想上是现存制度反对者,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与以压迫和奴役为宗旨的社会体制不两立。拜伦消极方面时常耽于梦幻、虚无,偶尔百无聊赖,但其浪漫如火的情感方式和为自由不惜殒身的人生观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
(5)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
①强烈主观抒情性和鲜明政治倾向性,其诗美学核心“诗的本身即是热情”;
②辛辣讽刺;
③浓郁感情基调、主人公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的情调、驰骋的想象力、强有力的浪漫主义、口语的运用。
47、拜伦作品:
(1)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抒情主人公形象“我”,积极入世,热情洋溢,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批评家,是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冷嘲热讽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与叙事主人公性质完全不同,都明显有自传成分,既表现拜伦世界观的矛盾,又体现思想感情的整体。
(2)拜伦《唐·璜》是诗体小说,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最高成就。
①拜伦《唐·璜》人物形象:
天真、热情、善良、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对恋人忠心,不怯懦,但缺乏坚定信念,易随波逐流,无法掌撑自己命运,追求纯真爱情。
②拜伦《唐·璜》艺术特点:
辛辣的讽刺、浓郁的浪漫主义为主夹着现实主义的描绘,兼叙兼议,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语言明白晓畅,广采口语词汇、格律上借鉴意大利滑稽史诗“八行三韵体”。
48、司各特:
(1)司各特地位: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著名英国诗人小说家,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2)司各特传奇长诗:
《末代歌者之歌》
(3)司各特长诗:
《玛米恩》(诗歌方面杰出代表)和《湖上夫人》
(4)司各特历史小说:
共29部,首部为长篇《威弗利》。
49、司各特:
(1)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分类:
①关于苏格兰历史的:
多反映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民族冲突及各政治集团间斗争。《威弗利》、《清教徒》,《爱丁堡监狱》刻画了令人难忘的民族性格。珍妮之妹艾菲爱侠盗而孕,巫婆接生转移婴儿,艾菲因虐杀婴儿的罪名入狱。珍妮作为清教徒,良知和责任使她未作伪证,但这个瘦小而未见过世面、一文不名而又孤独无依的农家女,不远千里涉险徒步去伦敦为妹向国王请命,热诚感动王后。在珍妮身上,蕴藏着一个真正的人的非凡品质和一个伟大民族的坚毅与勇气。
②关于英格兰历史的:
《艾凡赫》、《修道院院长》、《肯纳尔沃思堡》以伊丽莎白女王感情纠葛为题材。
③关于欧洲大陆历史或以十字军东征为题材。
《昆丁·杜瓦》、《十字军英雄记》、《巴黎的罗伯特伯爵》
④取材当代生活:
《圣罗南之泉》
(2)司各特小说艺术特点: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各条情节线索的复杂交织。人物鲜明突出、典型,能代表时代风尚。但对人物缺乏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个别有败笔——结构松散、冗长罗嗦,对历史事
件缺乏考证。
50、司各特《艾凡赫》:
(1)司各特《艾凡赫》历史内容:
12世纪末诺曼人征伐英格兰之初,“狮心”王理查率十字军东征未归,其弟摄政亲王约翰举行比武会笼络人心意图谋位,随国王远征的骑士艾凡赫优胜,但是战败的人劫走艾凡赫的父亲和女友后逃走,艾凡赫救回父亲和女友,艾凡赫父子和好,并与女友结为夫妻。
(2)司各特《艾凡赫》人物形象:
①艾凡赫的父亲:
塞得利克是坚守古老民族传统的萨克逊贵族代表,后臣服于理查。其形象带有讽刺意味,是历史的必然。
②艾凡赫:
正面体现了作家理想、历史观及人生哲学,具有多方面意义。是中世纪骑士的典型,忠君、护教、行侠,对爱情坚贞不渝,兼有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某种政治原则的代表,顺应历史潮流,追求“凡事不应过分”的中庸之道。
③理查:
勇武过人,慷慨大方,爱民如子。
(3)司各特《艾凡赫》艺术特点:
充分体现了司各特小说的艺术特色:传奇式情节和栩栩如生的历史风俗画面交相辉映。
51、夏洛蒂·勃朗特:
(1)反映情感经历自传小说:
《简·爱》、《维耶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强化了其道德上独立、完善了其意识。
(2)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
①夏洛蒂·勃朗特:另有《谢利》、《教授》
②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③安妮·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怀尔德费尔府的房客》
5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形象:
①维护人格尊严,反抗逆境和傲慢无礼、专制自私的男人,追求独立平等。倔强而感情细腻、炽热。
②不愿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称“我是自己的主人”,重视自我。
③对爱情理解独特,认为前提是人格的平等,有炽热的真诚感情,突出表现在对罗切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
④是充满勇气、不向逆境妥协的个人奋斗的小知识分子形象。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艺术特点:
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形象塑造真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亲切而富有感染力。
(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意义:
在歌颂主人公为改变个人命运而顽强不屈的抗争和追求平等意识同时揭露19世纪前期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冷酷,尤其是宗教与慈善机关的伪善,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婚姻商业化等社会问题。
相关推荐:2010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重难点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