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涵盖了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成百上千项政策(包括党章、党的各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和决议,党中央各次全会的决议和公报、各届、次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制度等),邓小平理论为所有这些政策提供了共同的理念,这些政策共同的导向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试问所有这些政策属于哪个层次的公共政策?
答: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所有的改革开放政策,都属于“改革开放政策群”。因为:(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集合体。(2)根据政策群这一概念特征,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虽内容各异,但其产生理念同源,即邓小平理论为所有政策提出了共同的理念;所有政策具有共同的导向,即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198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国家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做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政策要点。国务院据此拟制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方案,并先后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1982年3月)、第23次会议(同年5月)、第24次会议(同年8月)审议、通过。此外,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要通过一些政策性文件,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978年12月2日通过),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发表一些重要讲话,如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重大影响。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中党的政策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答:(1)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组织事实上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而且是各种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领导核心。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首的所有履行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2)以上案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它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当代中国的现行体制中,党的政策以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一种是直接的形式,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另一种是间接的形式。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类型:一是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二是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三是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3、材料:1962年,美国与苏联之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其背景是美国、苏联日益加深的军事对抗。事端则起因于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至古巴,并设置导弹发射基地。美国发现这一问题后,针对这一严重的安全危机,为了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美国总统肯尼迪马上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智囊人物研究对策,很快拿出处理“导弹危机”的六个方案:①无所作为(零方案);②对苏联和古巴施加外交压力;③通过各种渠道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接触;④派遣美军入侵古巴;⑤对古巴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⑥采取间接军事行动——封锁海面。根据以上材料中所提供的六个方案,请你根据公共政策学的方案择优的有关原理,选择出结束“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
答:政策方案的选择必须经过方案的评估与择优两个步骤。政策方案的评估有一定的标准。①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③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④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⑤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根据以上标准,对政策方案中的每一个方案进行比较、判断,从而选择出最优方案。依据政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我们可以分析的六个方案;六个方案可以归为三类:第一方案属于无行动方案。第二、三方案属于外交行动方案,第四、五、六方案属于军事方案。显然,第一方案不可能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首先被排除。第二、三方案相对于军事方案政策资源消耗较少,风险程度较小,但它属于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方案,因为外交压力不至于使苏联退缩。在军事方案中,第四、五方案都是属于直接军事行动。直接军事行动肯定消耗较多的政策资源,且风险程度是最大的,有可能引起较大规模的战争,而且最终不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甚至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即可能产生副作用,造成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的恶化。相比之下,间接军事方案却有着许多优点: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也较小;政策实施的副作用较小;通过封锁,客观上切断了苏联与古巴的军事和经济联系,不利于古巴和苏联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利益,且又在道义上占据有利地位。这样,第六方案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政策目标——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选择第六方案是解决“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