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一、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产生两种情况:①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②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
2.《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诗经》用韵的一些规律,实际上成为后代诗歌音韵圭臬。
4.语言很有特色。 ①词汇丰富; 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窈窕”、“参差”、“关关”。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综合运用:(综合简述题)
一、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①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①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②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 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②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
2.《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语言很有特色。 ①词汇丰富; 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二、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后人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情感,“叙物以言情”。
B.直接刻画描写的,如《芣苢》、《十亩之间》,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又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从场外旁观的视角,客观记录所见,而温馨喜悦之情自然流出。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这一类兴,都和比难以截然区分。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
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