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唐诗歌
简单运用:中唐诗歌与元、白诗派。
从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歌,是继盛唐开元、天宝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诗到元和体变新,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写作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
第一节 白居易、元稹等人
1.识记: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字乐天,五六岁时便学作诗。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2.识记;白居易的基本思想。
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在前期更多地反映了“兼济天下”的积极用世思想,后期奉行中庸主义的处世哲学,对待儒释道三教持调和平衡、兼包并容的立场,具体说来,是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来谋身,以庄禅思想来娱乐,形成“知足长乐”的人生哲学。
理解: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认为文学应当侧重于写实,著诚去伪,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识记:白居易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讽喻诗的特点:反映国事民生,可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
理解:白居易《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还有杂律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卖炭翁》充分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白居易的讽谕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长恨歌》是一篇写风情的作品,应从较广阔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和理解其“长恨”主题所蕴含的悲剧意蕴,即把李、杨的悲剧分别看作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从而使爱情主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各有所依存和附丽,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
《琵琶行》主题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对天涯歌女弹奏琵琶音乐的美妙,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写。
4.识记:元稹的生平。
元稹,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与白居易是生死不渝的好友,有《元氏长庆集》。
5.识记:元稹对讽谕诗的推动作用。
以杜甫作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理解:元稹的悼亡诗与爱情诗,《舞腰》诗,《行宫》诗及《离思五首》(其四)。
真正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轻浅的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爱情诗能在平易坦荡中呈现出丽绝华美,悼亡诗语言朴素真切,寄寓着人生至情。如《舞腰》、《行宫》、《离思五首》(其四)。
综合运用:元镇和白居易诗的异同。
相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二、元稹诗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在元、白的唱酬诗中,元稹所呈露出来的诗人性格和感受要更亲切实在一些。
6.识记:元和体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他们两人的艳情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7.识记:张籍、王建与中唐新乐府。
在中唐新乐府诗方面,张、王的创作成就和影响仅次于元、白,是中唐著名诗人。
理解:张籍的乐府诗,《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野老歌》。
张籍以乐府诗著名,题材较为广泛,以写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价值最高。如《野老歌》将农夫的贫困与商贾的富庶作对比,表现农民的不满,只如实写出,不强加议论。《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是拒绝强藩李师道之聘的比兴之作,却可以当情诗来读。独特处在于对复杂的女性情爱心理的揭示,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使节妇动人多多。
理解:王建的乐府诗,宫词与《望夫石》、《宫词》(其二十九、其八十一、其八十八)。
王建的诗歌创作,以乐府诗成就最高,以宫词的影响较大。其乐府诗的特色题材广泛,爱憎强烈,以近于白话的笔调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往往喜爱以奇特而鲜明的形象,强烈地表现主题。如《望夫石》。王建以描写宫女生活的《宫词一百首》闻名于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这些诗带有七绝连章组诗的性质,也因此获得宫词之“祖”的声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