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采前准备
如何作好临时性采访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目的。记者每一次采访,首先要明确目的性: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做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估计会引起什么反响,等等,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采访的自觉性。
2、熟悉采访对象。在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应尽可能熟悉采访对象的一些情况。
3、学习的党的方针政策。情况是基础,党的方针政策是武器,是衡量一个事物的准绳。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即使你对报道的有关方针政策已经很熟了,也不妨重温一下。常常有这种情况,在重温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新的主题,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报道的是新问题,对这方面的方针政策又从未接触过,那就更需要学习了。并且,记者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满足于弄懂条文,要掌握精神实质。不然就会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片面性。
4、充实新知识。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专业知识北京,有针对性地扩充新知识,是采访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5、准备一些新问题。把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准备好。
6、设计作战方案。采访如打仗,仗怎么打,从哪里开始,选择什么做突破口,怎样往纵深发展,怎样扬长避短,夺胜全胜,事前应设计作战方案。
7、物质准备。文字记者传统的物质准备,无非是采访本、钢笔、铅笔、名片、介绍信之类。今天还要加上:照相机、微型录音机、移动电话。远离编辑部的采访,还应带上必备的资料、书籍,以供随时查阅。是否做好物质准备,出发前要进行检查,不仅检查有没有遗漏应带的东西,还要检查带的东西有没有毛病。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明,临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设计采访方案?
设计采访方案,要以采访内容或问题为核心。而确定采访内容或问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去设计:
1、围绕新闻中心,搜集有关的新闻事实、背景、观点、信息。
2、围绕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3、围绕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追求,挖掘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情节、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4、围绕新闻价值要素,寻找特点、选择角度及挖掘新意。
5、然后在此基础上辐射相应的最理想的采访方式、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应变措施等项。
6、当然,采访方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记者还应当善于根据可能变化的实际情况,随即应变,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以求最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