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04.4.24/03.4.5)
(一)什么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组织规范体系和物质设备是制度的外在形式。根据这一认识,我们把社会制度定义为: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与基本途径
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社会哲学家曾进行过许多探讨,如卢梭和杜林就分别用“社会契约论”和“暴力论”来解释社会制度的起源。
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去探讨社会制度的起源以及匠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和途径结合起来,无疑有一定的道理。
社会制度的形成,一般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自发形成,即从民俗升格为民德,再从民德发展为制度。二是立法产生。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02.4.37多选)
社会制度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总体社会制度或者社会形态;二是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三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社会学注重从第二个层次上研究社会制度。其构成要素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质设备。
(一)价值要素
价值要素也称为价值标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价值标准是人格和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制度的灵魂,通常用来阐释制度的目标与功能。
价值标准归根结底是由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具有差异性,人们的价值标准也有相应的差异。
(二)规范要素
规范就是标准、规则和模式,是一系列有关角色行为的规定,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法规范等。
我们在这里将规范分为公开规范与隐蔽规范两种。
(三)组织要素
组织要素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组织要素包括组织领导、职能机构和组织成员。
(四)设备要素
设备要素是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设备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象征性的物质设备;另一类属于运行性物质设备。
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04./03/06)
(一)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本书中使用制度这一概念时,是指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质设备等要素在内的复合体系,其中价值标准是核心,而且是与权力设置和一定历史秩序相关的价值标准。
(二)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没有直观性,不讲人情,一旦违反它,就会受到惩罚。
(三)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
从本质上讲,社会制度是各种社会力量交互作用的产物,通常具有比较完整的规范体系、组织体系和工具体系,只要这些社会力量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平衡,社会就可以保持稳定。但是,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社会制度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会有差异,这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性。
(四)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
作为模式化的制度对原有的互相矛盾的规范和行为就会有抑有扬,在抑扬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平衡点充分表现制度的公平性。
四、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02.4.52论述)
(一)行为导向功能
为了使人们的角色行为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和一致,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社会总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制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二)行为调控功能
社会制度的调控与整合功能是行为导向功能的强化和延伸。社会制度通常通过鼓励及惩戒等方式来调适角色关系,消除社会运行的障碍,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促使社会行为有序化。
(三)文化创新功能
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整合力量,通过保存和传递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使之得以世代沿袭,并在空间上得到普及和发展。
(四)社会化促进功能
社会化从制度的层面来看,社会化是制度化的过程,从社会化层面来看,制度化是社会化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分类(03.4.24多选)
按照社会制度形成的方式,把它分为自发产生的制度和根据客观历史需要而有计划建立的制度。
根据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把它分为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两种。
按照社会制度的具体性质和作用,把它分为婚姻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具体的类型。
二、家庭制度
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它的内容主要由婚姻制度以及相应的习俗礼仪、生育制度、亲子制度、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组成。
家庭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繁衍人口、禁止乱伦、提高人口素质。
三、经济制度(06.4.21)
经济制度是社会以限制、调解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主要由经济法规、条令、经济组织条例及其职能和性质的规范等方面构成,是关于生产要素的分配,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制度。
经济制度起源与人类生活的需要。
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2)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的规定;(3)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换活动的规定;(4)对市场运行的规定;(5)对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
四、教育制度(05.4.22)
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可续,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综合。它的目的主要是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科学技术代代相传并使之发扬光大,通过人的素质培养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育制的功能可以从显性功能和潜性功能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类,所谓的显性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二是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即把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三是文凭功能,即确定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功能;四是社会选择功能。
教育制度还有许多的间接功能,也就是所谓的潜功能。
五、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利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
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社会秩序;二是管理公共事务。
六、宗教制度
宗教制度是包括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
中国的宗教组织是多民族信教群众自己的爱国联合组织。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一、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及其创新规律
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其二,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其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制度的变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律性大体表现在:
一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二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三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四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与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制度规范的不断健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具有开创意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确立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空间,极大地调动和释放了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3.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
4.总之,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制度变革的结构性突破,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建设与创新的重大成就,则表明中国从制度层面生初步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和支撑。
三、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未来走向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和政府在体制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其次,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最后,调动劳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