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界说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和构成要件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的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的形成有三个条件:第一,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第二,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正常的社会生活;第三,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
(二)社会问题和个人困扰的区别
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想象力》一书中,把社会问题视作为公众问题,认为公众问题与个人困扰不同。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个人困扰必须和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而社会问题所牵涉的事情超出个人的局部环境,超出个人的一己生活领域。
第二,困扰只涉及个人,社会问题涉及公众;
第三,个人困扰具有个人特点,社会问题具有公众特点。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06.4.45简述)
普遍性 特殊性
复杂性 群体性
二、社会问题研究的几个理论(05.4)
(一)社会病理学
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有机体理论,它将社会比作生物有机体,并按照医学模式,把符合自然法则因而也符合人们道德期望的社会安排视为“健康的”,而把违背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的”。
(二)社会解组理论
社会解组理论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所谓社会解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以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以惩罚。
社会解组由三种形式:一是无序状态;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
(三)价值冲突理论
价值冲突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大萧条和二战之后在40、50年代占据了社会问题研究的主流地位。
价值冲突理论认为,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利益的不同,人们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通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个行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往往发生在群体之间。
这里理论的持有者认为文化价值或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研究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系。
价值冲突理论认为有三种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中存在的利益与价值分裂的情况,一是交涉;二是达成协议;三是使用权力。
(四)行为偏差理论
行为偏差理论把社会问题看作偏离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的结果。关于这一理论我们在第十二章第二节已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五)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因此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社,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
第二节 当代社会问题
一、结构性问题
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龄化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劳资纠纷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不平等问题、种族问题、民族问题、恐怖主义等等。
(一)腐败问题(04.4.47论述)
什么是腐败?所谓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3.美国政治学家阿诺德.J.海登海姆在“对腐败性质的分析”一文中将腐败的界定分为三种。一是以公共职位为中心的腐败。二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腐败。三是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腐败。
4.腐败问题的现状,腐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之中,存在于同一个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
5.腐败问题的危害。有专家归结出了腐败的7种危害。实践也已经证明,腐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最大危害。
(二)恐怖主义(06.4/05.4/04.4)
恐怖主义的性质。联合国章程认为恐怖主义是?°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的,由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
恐怖主义要素及其主要恐怖活动。一般认为恐怖主义具有政治性、暴力性、不可预测性和象征性四个要素,其常见的恐怖活动主要有:
(1)爆炸; (2)绑架; (3)暗杀;
(4)劫持飞机;(5)写恐怖信或打恐怖电话;
(6)网络恐怖活动等。
3.恐怖主义组织
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1)民族主义恐怖组织;
(2)极端宗教恐怖组织;
(3)极?°左翼?±恐怖组织;
(4)极?°右翼?±恐怖组织;
(5)黑社会恐怖组织。
二、偏差性社会问题(06.4)
一般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
(一)毒品问题
什么是毒品?根据1997年3月4日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问题的现状。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吸毒人数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吸毒者不断增加,初次吸毒年龄普遍降低,青少年吸毒人数日益增多,奴性吸毒者有增无减。
3.毒品问题的危害。毒品泛滥,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危害身体健康;其次,破坏家庭和睦;第三,败坏社会风气;第四,腐蚀政权组织;第五,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二)家庭暴力问题
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表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狭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其中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但最常见的则是丈夫用武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妻子的人身权利,对其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的强暴行为。
2.美国的家庭暴力状况。美国是经济最发达,强调人权高于一切的国家,也是家庭暴力最严重的国家。
3.我国的家庭暴力状况及其特点。全国一些省市相继制定了一些反对家庭暴力的法规、决定,增强了惩治家庭暴力的可操作性。
4.现在的家庭暴力与过去相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首先,家庭施暴者设计各个阶层;其次,夫、妻胡殴现象增多;最后,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
三、自然性社会问题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部分物质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通常称为“自然变异”或“自然事件”。其形式有缓变和突变。
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社会损失惨重。
自然灾害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三个特征。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防治
一、社会问题防治的性质
社会问题的防治,实质上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组织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科学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潜在的或显露的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减少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
上节叙述的三大类社会问题,前两类即结构性社会问题、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既可能防又可能治的,第三类自然性社会问题可能治但能否防呢?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抗拒的,但是社会的人在这些自然灾害到来之前并不是不可作为的。
对于社会问题既要注重治理,也要重视预防,这里讲防治,明确区分预防与治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问题的预防比起治理意义更大、更深刻,当然难度也更大。
二、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三、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
首先,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
其次,人类社会集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最后,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四、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
(一)全球性思想
社会问题防治的全球性思想,就是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
(二)全局性思想
社会问题防治的全局性思想,也就是要把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任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社会问题防治的情况,是全面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尺度。
(三)长期性思想
社会问题防治的长期性思想,就是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和毅力。
五、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任务的实现,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环境和民众素质、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问题的防治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战略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