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①目的论: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教育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特定背景中的解决办法,以及发展教育的原理或原则”。②方法论:秉承萨特勒萨德勒“校外的影响比校内的更重要”的历史主义观点,继承和完善了他的因素分析法,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族性”和“力量”与“因素”等重要概念,对这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论证和说明。③民族主义理论:康德尔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强调分析民族性和民族主义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民族性是决定教育制度及其特性的一个基本因素。教育本身就是在民族成员中传播和灌输民族主义的一种社会文化机制。同时,康德尔也反对片面强调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危险性,强调比较教育研究在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促进国际主义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简述康德尔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较之以前的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他的《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这部著作对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康德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他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性思想,影响了汉斯等一代比较教育家,对他以后的比较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他的比较教育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发展的特点,并且为此后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述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①历史主义是汉斯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汉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尔和施奈德的历史主义方法论思想和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使这种方法论体系变得更加细致和完善。他认为“惟有历史研究才能解释种种教育政策的差别”。历史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即使在现代也不例外。在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中,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体现着其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教育作为民族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形成国民性的重要因素。教育制度能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创立更加完善的教育制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教育传统”这个概念,认为教育传统是造就一个种族统一、宗教信仰统一、语言统一、领土完整并拥有共同的政治主权的近代民族国家的重要力量。②因素分析是汉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①自然因素:论述了种族、语言、自然环境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②宗教因素:列举了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对教育的影响;③世俗因素:论述了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由社会学家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社会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并最终形成新的整体平衡。在教育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把教育看作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社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1)使个体社会化,让学生具备今后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时必需的能力和义务感。(2)对学生进行甄选,并将其分配到社会结构中的相应位置上去。个体社会化和社会选择由此成为教育社会学的两个重要命题。结构功能主义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比较教育注重对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者看来,教育制度是社会结构中维持整个社会存在的具有一定的独特功能的组成部分。
简述理论界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评。理论界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了批判:①过分强调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一致方面,而往往忽视两者之间还有冲突的一面;②过分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忽视了社会的变迁;③过于强调教育在社会中的积极功能,而忽视类教育的消极功能。
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和分析法,其中调查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两种具体方法。
简述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又可分为总体研究和局部研究两类;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两类。
简述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贝雷迪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简述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诺亚和艾克斯坦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
简述霍尔姆斯的“问题法”:霍尔姆斯认为,杜威和波普的观点是可以调和的,他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问题法。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下列四个步骤和方法。(1)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2)寻求解决办法(政策),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3)验证有关因素,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 (4)预测,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作出某种切实的预测。霍尔姆斯的问题法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
在比较教育的具体研究中,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比较教育的具体研究中,应注意下列基本原则:求是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联系性原则;本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如何理解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发展性原则:比较教育研究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看待各国的教育问题。①要看到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社会因素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分析各国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把一切都看成是动态的东西,从它们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来说明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②要把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解释教育的发展变化。③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际来考虑问题,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脱离实际的谈论教育模式和教育经验的借鉴。④要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某一历史阶段对某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反之亦然。⑤要看到任何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完善的,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已经尽善尽美、无需改变的。我们要努力做到高瞻远瞩,把握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