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原则,但未能形成完善的思想理论。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从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后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
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后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入拓展。
第四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认定。
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要注意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严格区别开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它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起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总的特征。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
第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切地说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前进的理论源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