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此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三个转变:
(1)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2)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3)从根本上破 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
(1)是发展现代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3)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 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市场体系包括消费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市场运行秩序,加强市场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具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营管理法制化。(5)社会保障制度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行的财产基础不同。(2)运行的收益分配方式不同。 (3)运行的目的不同。(4)反映的利益关系不同。
(5)宏观调控的质量不同。
三、 基本概念简释:
公有制 ――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 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 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