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重视社论的典型报刊和政论家举例
在国外就无产阶级报刊来说,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它是作为国际生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马克思主义日报,就十分重视撰写社论。大部分社论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
再就国外资产阶级报刊而言,仅以美国为例。美国报纸具有重视社论的传统。以当今《纽约时报》为例。美国资深的新闻学者约斯特在他的早期著作《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曾经这样指出,新闻是报纸的身躯,它表示出报纸的形状和形式,而社论版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身躯就等于一具失去活力的躯壳了。
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循环日报》。该报主编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梁启超等创办并主编《时务报》。
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民报》以及之后的《民立报》、《中华民报》等率先运用社论这一战斗的政论文体。尤其是《民立报》的社会,居当时报界之首。
全国解放前,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直接创办的报纸,如延安《解放日报》、《新华日报》都设有社论委员会。
社论的重要地位
同其他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社论具有权威性的根据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社论的内容多半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有的重要社论实际上成了党的重要文献。)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仅表现在各报对社论所作的编排上的强势处理,如加框、变换字体、变大字号、排列在最显要的版序上,等等,而且更表现在各级报纸或各种新闻媒介对社论的转载或统一联播。)
评论员文章-----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观察家评论----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
一、它跟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
就规格而言,评论员文章仅低于社论,不如社论的权威性强。它的作者作为编辑部的一名评论员,自然要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但又不必像社论那样代表整个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发言并经党委审阅,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
二、就论题的重要性而言,一般说来,社论常常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言,显得特别庄重。而评论员文章则偏重于论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问题,它的选题范围比社论要广泛而又具体些。
三、社论通常是独立发表的,对于新闻报道的依附性不很明显,评论员文章除了少数发表外,则常常是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而发,依附性较为明显,也正因此,它格外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四、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介乎社论与短评之间,一般在千字以内。
当然,报刊评论员文章也不同于短评。它比短评规格要高些,地位更重要些,分量更重一些。
总之,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为社论。在实际运用中,它总是与社论、短评等评论文体相互依存,协同合作,取长补短,各显其能,以充分发挥其宣传、指导、启迪和鼓动的社会功能。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
1、本报评论员文章
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人称之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3、观察家评论
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在写法上,观察家评论着重于评析和论辩,高屋建瓴,寓评论于“观察”之中。观察形势,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引导舆论。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下同)-----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下同)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论辩型社论----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礼仪、纪念型社论----礼仪、纪念型社论是指有关评述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国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虚实结合----要注重就事论理,力求通俗易懂,讲究一点知识性和形象性。在说理论述时,面向广大读者,着眼于人民生活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富有感情色彩;同时,又善于抓思想矛盾,有针对性地务点虚,讲点道理,帮助人们打开心灵深处的窗户。
阐述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一、要善于交待国情和时代特征,说明和交代制定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的政治背景和客观形势的内在联系,以充分揭示制订并执行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二、论述要突出重点顾及全面,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有针对性又不致陷入片面性。
三、实事求是地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界限。
四、是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
五、善于依托典型来阐述政策,揭示政策制订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人们加深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六、切忌板着面孔说教,力求说理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耳入脑。
启迪型社论的任务
属较为常见的评论文章。它的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针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启迪型社论的论述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人们精神世界的普遍性矛盾进行思想疏导,侧重于务虚;二是实行对具体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具体指导,侧重于务实。然而,不管哪一方面,其实质和目的均体现在虚与实相互结合上进行思想引导和启迪。
评介型社论的任务
评介型社论的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评价效应
一、立论要旗帜鲜明,富有远见卓识。这就要求作者具有胸怀坦荡、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怀。
二、要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和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切忌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作表面文章。
三、正确掌握褒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写作论辩型社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针对不同对象,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既敢于论辩,又善于论辩。
2、摆事实,讲道理,就本质进行论战,坚持以理服人,破中有立,反对简单粗暴,强词夺理,或在非原则问题上纠缠不休。
3、原则上的坚定性和战术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善于划清是非界限,既要防止温情麻木的右倾情绪,也要切忌扣帽子、打棍子或辱骂恐吓等极左倾向。
写作礼仪、纪念型社论的要求
由于逢年遇事都要写,往往易于写成例行公事式的官样文章或应酬文字。因此,特别需要有新意有力度。
1、要高瞻远瞩,善于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揭示纪念活动或政治活动的现实意义,陈述面临的光荣任务和时代使命,并积极地展望前景。
2、要善于联系当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重大典型,或针对现实的社会弊端和思想矛盾来写,以强化舆论引导的功能。
3、要恰当地通过交代有关事件和活动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或总结有关事件的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以烘托其政治价值,强化其现实意义。
4、要持论精当,分寸得体、逻辑严谨,文字清新畅达,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应用:试分析一篇阐述型社论的写作特点
怎样做到精心写作
1、集体研究。书记、宣传部长、秘书长、总编辑要共同研究、集思广益,拟定论题,形成论点,准备资料,草拟提纲,然后指定专人执笔。
2、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3、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强调社论写作要面向广大读者对象的现实意义
作为社论、评论员文章,它总是面向社会各方面读者发言的。因此,在写作时应当尽可能以广大的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不宜局限于很小的一部分党政干部和有关专业人员所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事实上,只有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将专门业务问题从它们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系上加以阐明,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使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二、面各广大的读者对象
三、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应用:选择一篇《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并分析它的写作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