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涵义(02.4.48简述)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两种属性的统一。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04.4.35多选)
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个人自我完善功能。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05.4.42简答/03.4.47简答/06.4.11/05.4.11/04.4.14/02.4.33多选)
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基本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一)生活技能社会化
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二)价值观念社会化
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三)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有政治意识和为特定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社会成员。
(四)行为社会化
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规范的行为模式是从小灌输和培养的。
(五)角色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即使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社会化就是个人通过角色学习的过程。社会化对人的角色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清自己角色类型的能力;二是健全角色扮演得心理状态;三是全面理解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四是明确角色目标。
第二节 社会化的类型与过程
一、社会化的类型
(一)基本社会化(06.4.12/04.4.15)
所谓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一级社会化。其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性成熟;二是社会性成熟。
(二)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为二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其一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其二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三,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其四,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三)再社会化(03.4.8)
再社会化也成为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主动在社会化;二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四)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
所谓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所谓反向社会化,使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二、社会化的过程(04.4.16)
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和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划分法。
第三节 社会化的条件
一、生物因素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有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这些生物因素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是个人社会化的生物学上的基础,为“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生物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的身体结构;人的组织特殊的大脑;人具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系统;由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