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偏差性社会问题(06.4)
一般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
(一)毒品问题
什么是毒品?根据1997年3月4日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问题的现状。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吸毒人数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吸毒者不断增加,初次吸毒年龄普遍降低,青少年吸毒人数日益增多,奴性吸毒者有增无减。
3.毒品问题的危害。毒品泛滥,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危害身体健康;其次,破坏家庭和睦;第三,败坏社会风气;第四,腐蚀政权组织;第五,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二)家庭暴力问题
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表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狭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其中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但最常见的则是丈夫用武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妻子的人身权利,对其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的强暴行为。
2.美国的家庭暴力状况。美国是经济最发达,强调人权高于一切的国家,也是家庭暴力最严重的国家。
3.我国的家庭暴力状况及其特点。全国一些省市相继制定了一些反对家庭暴力的法规、决定,增强了惩治家庭暴力的可操作性。
4.现在的家庭暴力与过去相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首先,家庭施暴者设计各个阶层;其次,夫、妻胡殴现象增多;最后,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
三、自然性社会问题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部分物质以特殊的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通常称为“自然变异”或“自然事件”。其形式有缓变和突变。
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社会损失惨重。
自然灾害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三个特征。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防治
一、社会问题防治的性质
社会问题的防治,实质上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组织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科学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潜在的或显露的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减少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
上节叙述的三大类社会问题,前两类即结构性社会问题、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既可能防又可能治的,第三类自然性社会问题可能治但能否防呢?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抗拒的,但是社会的人在这些自然灾害到来之前并不是不可作为的。
对于社会问题既要注重治理,也要重视预防,这里讲防治,明确区分预防与治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问题的预防比起治理意义更大、更深刻,当然难度也更大。
二、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三、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
首先,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
其次,人类社会集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最后,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四、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
(一)全球性思想
社会问题防治的全球性思想,就是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
(二)全局性思想
社会问题防治的全局性思想,也就是要把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任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社会问题防治的情况,是全面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尺度。
(三)长期性思想
社会问题防治的长期性思想,就是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和毅力。
五、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任务的实现,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环境和民众素质、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问题的防治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战略措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