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及其基本形态的变异。社会变迁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
二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三是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二)社会变迁的特点
1.必然性。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过程中一种必然的现象,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即由低级向高级、落后向先进的方向运动,社会发展是揭示社会变迁总趋势的范畴。
2.前进性。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前进的,即由低级向高级、落后向先进的方向运动。社会变迁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社会历史过程,而社会发展是揭示社会变迁总趋势的范畴。
(二)社会变迁的特点
3.非直线性。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并非直线式的,往往有曲折,呈波浪式的态势。在社会变迁的具体过程中,有发展与进步,也可能停滞与倒退,但停滞与倒退一般是短暂的、有限的。
4.全面性。社会变迁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性的变化。
二、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04.4/02.4/02.4)
社会变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以分为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社会进化具有长期性、缓慢性、渐进性与局部性等基本特征。社会倒退是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社会阶段变化的过程。
(二)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和特点,社会变迁可以分为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是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社会革命则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三)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整体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局部变迁是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四)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自发的社会变迁指被动地参与或盲目地顺从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或控制社会变迁。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05.4)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变迁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阶级或阶层需要的增长,以及利益冲突。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也是导致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4.社会变迁的再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必然导致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带动物质文化及社会的整体的变迁。
5.意识形态的改变也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6.人口状况的改变也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7.外敌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往往不是导致社会前进,而是后退。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由人参与的,不是一种完全自然的过程。人们自觉参与社会变迁过程的主观基础,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正确认识与揭示社会运行的具体机制;必须充分了解人们的现实需要;必须对社会需要系统进行调节。
(二)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制定自己的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包括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目标和各个社会发展部分的次一级的分项目标。
社会发展计划还要厘定一套复杂的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指标的功用在于更精确、更科学地监测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计划使用的社会指标包括四大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条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