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咯的斗争
考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考点2: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是进行军事侵略。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3.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95年日本和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5.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期刊是《万国公报》
考点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列强操纵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侵略者相勾结,压迫中国人民
③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但并未成为主体
⑤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内部不统一
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贫困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①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②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③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④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考点4: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
2.《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不满,联合法、德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俄德法干涉还辽);
3.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4.1899年9月-11月,美国召会各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5.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2)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5: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林规徐,组织编成了《四酬志》近代史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3)严复喊出“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一-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考点6: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
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关系: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贯穿了整个半殖半封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
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
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自考真题pdf下载 ※ 2023年4月自考答案pdf下载
2023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 万题库估分 ※ 微信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