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是广大专科生获取正规本科学历的唯一途径,每年都有大量的专科生通过专升本实现了自己的本科梦想。如何在这场升本的大战中获胜呢?弘博教育愿与全省广大有志升本的朋友同行,一起经历备考的艰辛,一起分享升本的成功经验。
想升本的同学,从现在起就应该做好备考准备。
首先要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普通跨校专升本一般在每年的12月底或次年的1月初进行。从现在到2010年的10月份之前都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课上,公共课主要是英语(英语专业考大学语文)和计算机(计算机专业考高数)。开始阶段英语的学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记忆词汇和阅读英文材料上,计算机学习的开始阶段要放在熟悉课本上,也可以适量的做些练习题。十月份可以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如果你是跨专业的,可以早点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复习教材。要知道专升本考试一般从哪里出题,这是关键。公共课要依据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要用石油大学出版社的第七版,《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石油版)上有大量的习题,那里边的题一定要认真做,其中有很多是专升本考试题库里的题。还有一份资料也很重要,那就是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考试模拟试题,这也是专升本题库之一。
另外邵增珍老师主编的几本正版复习资料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公共课考点分析与题解(第二版)》。公共英语也要用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的教材,主要参考教材是:山东省高职高专统编通用英语教材—《新时代大学英语》及其同步练习,尤其要做那本同步练习,《新时代大学英语》是弘博教育长期班开始阶段的学习教材。另外还有唯一一本由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公共英语复习指导(2006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专业课没有指定教材,专业课开课的时候辅导老师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些相对权威的参考书目,同时老师会整理一些专业课讲义。
第三,专升本复习备考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方法是取得升本成功的保证,不要一味地盲目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不要自欺欺人或者自我安慰。当学习效率很低,精神不振的时候,就不要再坚持学习了,这时候要休息,要出去玩!不要觉得别人都在学习我却出去玩,就会落下,实则不然,我们要把握好自己学习效率高、精神状态好的时间,拼命地进行学习,这时候一个小时学的知识完全可以超过平时一天的学习效果。而在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进行学习不但不起正作用,反而起反作用,长期这样下去,就容易造成一种长期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在考试的时候出现,后果不堪设想。简而言之,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可以拼命学习;状态很糟的时候就不要坚持学了,放开了去玩吧;状态一般的时候可以学习一点简单的知识,我们要学会用20%的时间取得80%的收获。同时,复习的时候切勿求快,欲速则不达。
要学会来回重复,在重复中向前赶进度,切勿跟别人比复习进度!记住:复习第一遍的时候会很慢,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这样的,第二遍、第三遍复习起来会越来越快,记住这一点有利于合理安排你整体的复习计划和复习节奏。专业课不能留死角,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猜测考点,该背过的知识一定要熟练记忆,最终要达到见到题目出答案的地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整本书都记住,记忆的时候要分层次的,有的需要必须背熟,有的需要记住大体框架,有的仅仅需要混个眼熟就可以了。
第四,答题技巧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记住一点:老师阅卷的时候是按要点给分的,阅卷时老师一般只看关键词。无论是名词解释、简答、还是论述题,全是如此。名词解释一定要记准整个名词解释的关键词;简答题要记住每个要点的关键词,简答题一般情况下在每个要点后面略微阐述一下就可以了,切忌长篇大论,除非有特殊要求的;论述题一定要多写要点,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阐述太多,要尝试猜标准答案的要点。最后记住,答题的时候要用专业术语,时间充裕的时候论述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以及本学科的热点。
最后,专升本考试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弘博教育专升本辅导中心每年的九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举行三次全省范围的专升本模拟考试,由历年专升本监考老师监考、专升本阅卷老师阅卷,使广大学员熟悉考试环境和考试氛围,并从中寻找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专升本考试的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招考名额有限致使成功升本的难度比较大。专升本备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备考过程中难免出现浮躁和放弃的念头。
当你懈怠、彷徨、无助的时候,就憧憬一下升上本科以后的美好吧;当你没有勇气继续复习的时候,想想你含辛茹苦的父母,想想别人鄙视的目光,你还有什么理由选择放弃,你还有什么理由去懈怠!同学们,放弃一切杂念,扬起奋斗的风帆,坚持不懈的拼搏,成功一定属于你们!
最后,祝愿广大有志升本的同学顺利升本,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