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主动-被动型
特点是“护士为患者做治疗”,模式关系的原型为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此模式过分强调护士的权威性,忽略了患者的主动性,因而不能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主要适用于不能表达主观意愿、不能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的患者,如神志不清、休克、痴呆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
(二)指导-合作型
特点是“护士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模式关系的原型为母亲与儿童的关系。在此模式中,护士常以“指导者”的形象出现,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方案和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主要适用于病人病情较重,但神志清醒的情况下。
(三)共同参与型
此模式以护患间平等合作为基础,强调护患双方具有平等权利,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疗护理过程。
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疾病患者。
护患关系的分期
(一)初始期:此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信任关系,确认患者的需要。
信任关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护士通过观察、询问、评估病人,收集资料,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制订护理计划.病人根据护士的言行逐渐建立对护士的信任。
(二)工作期:此期护患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始合作,主要任务是护理人员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满足病人需要,达到护理目标。在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参与,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其对护理的依赖。
(三)结束期:此期工作重点是与患者共同评价护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尚存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
沟通的基本要素
1.沟通的背景或情景
指沟通发生的场所或环境,既包括物理场所,也包括沟通的时间和沟通参与者的个人特征,如情绪、文化背景等。
不同的沟通背景或情景会影响对沟通信息的理解。
2.信息发出者
指发出信息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组织。信息发出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沟通技巧等都可对信息的表达和理解造成影响。
3.信息
是沟通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要素,指能够传递并被接收者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等。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
4.信息传递途径
指信息传递的手段或媒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护士在进行沟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传递途径,以帮助病人更好地理解信息。
5.信息接收者
是接收信息的主体。信息接收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沟通技巧等均可影响信息的理解和表达。
6.反馈
指沟通双方彼此的回应。
沟通的基本层次
1.一般性沟通
又称陈词滥调式的沟通,是沟通双方参与的程度最差,彼此分享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
2.陈述事实的沟通(事务性沟通)
是一种不掺杂个人意见、判断,不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性沟通。
3.分享性沟通
病人对护士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示护患之间已建立起信任感,如病人向护士表达其对治疗的要求等。
4.情感性沟通
在沟通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会发生。
5.共鸣性沟通
这是沟通的最高层次,指沟通双方对语言和非语言性行为的理解一致,达到分享彼此感觉的最高境界。
如护士和病人不用说话,就可了解对方的感觉和想表达的意思。
沟通的基本类型
(一)语言性沟通
指沟通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护士采集病史、健康教育、实施护理措施都必须进行语言沟通。
(二)非语言性沟通
通过躯体姿势和运动、面部表情、空间、声音和触觉等来进行信息的沟通。
1.体语
指通过人体运动表达的信息,如仪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手势、触摸等。
2.空间效应
指沟通双方对他们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1)亲密区:
指沟通双方距离小于50cm,当护士在进行查体、治疗、安慰、爱抚时,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2)个人区:
指沟通双方距离在50~100cm之间,人们与亲友交谈、护士与病人进行交谈时主要使用此区距离。
(3)社会区:
指沟通双方距离在1.1~4m之间,在工作单位和社会活动时常用,如护士同事一起工作时或护士通知病人吃饭等。
(4)公众区:
指沟通双方距离在4m以上,一般用于正式公开讲话中,如上课、开会等。
3.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的长短可反映对沟通的关注程度及时的反应可鼓励沟通的进行。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1.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的个人因素
生理因素(如年龄、疲劳、疼痛、耳聋等)
情绪状态(如愤怒、焦虑、悲伤等)
知识水平(如文化程度、语言等)
社会背景(如种族、民族、职业等)
个性特征、外观形象等。
2.信息因素
包括信息本身是否清楚、完整、符合逻辑,是否相互矛盾等。
3.环境因素
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4.不适当的沟通方式
突然改变话题、急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匆忙下结论或表达个人的判断、虚假或不适当的安慰、针对性不强的解释、引用事实不当等。
护患交谈的技巧
1.倾听:指全神贯注地接受和感受交谈对象发出的全部信息(包括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并做出全面的理解
(1)目的明确:在与患者交谈时,应善于寻找患者传递信息的价值和含义。
(2)控制干扰: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降低外界的干扰,如关闭手机。
(3)目光接触: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用30%~60%的时间注视患者的面部,并面带微笑
(4)姿势投入:应面向患者,保持合适的距离和姿势。
(5)及时反馈:适时适度地给患者发出反馈。可通过微微点头、轻声应答“嗯”、“哦”、等,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
(6)判断慎重:倾听时,不要急于作出判断,应让患者充分诉说,以全面完整地了解情况
(7)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插话/打断患者的话题,待患者诉说完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
(8)综合信息:应综合信息的全部内容寻找患者谈话的主题,主要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以了解其真实想法。
2.反应
如“您看起来好像……”。
进行反应时应注意,鼓励病人显露其情绪和情感,并恰当地运用移情,帮助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3.提问 :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让病人自由做答,可获较多信息,耗时较长。
封闭式问题:答案是限定的,只要做简单的选择即可,省时、效率高,但不利于病人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提供额外的信息。
避免跑题;
所用语言应能为病人理解,避免应用术语;
注意提问的时机、语气、语调和句式,避免诱导式的提问和不愉快的提问。
4.核实:是指在交谈过程中,为了验证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所采用的沟通策略,是一种反馈机制。
核实既可以确保护士接受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谈话得到护士的重视。
护士可通过重述、澄清两种方式进行核实。
5.重复
恰当的重复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6.澄清和阐明
护士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患者一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不完整的陈述描述清楚,与患者进行核实,从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阐明是对病人所表达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过程,目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新的观点。
7.沉默
适当地运用沉默可以给病人思考的时间,
让病人感到护士在认真倾听,同时也给了
护士观察病人和调试自己的时间。
急于打破沉默会阻碍有效的沟通。
(1)表达自己对患者的同情和支持。
(2)给患者提供思考和回忆的时间、诉说和宣泄的机会。
(3)缓解患者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4)给自己提供思考、冷静和观察的时间。
8.触摸
是一种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适当的触摸可加强沟通。
护士可通过适当的触摸表达对病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也是护士与视觉或听觉有障碍的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
9.移情:即感情进入的过程.移情是从他人的角度感受、理解他人的感情,是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感情,也不是同情、怜悯他人.在护患交谈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患者、准确地掌握患者的信息,护士应从患者的角度理解、体验其真情实感。
10.鼓励: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护士适时对患者进行鼓励,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推荐:
2022年初级护师考试模拟试题 | 2022初级护师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