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人尿内无或偶见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沉渣在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镜下血尿。
2.离心沉淀后的尿沉渣在每高倍视野中超过5个白细胞即为增多,称镜下脓尿。
3.管型尿: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物可含有细胞。正常人尿内不应出现,当尿内出现多量管型时,表示肾实质有病变。
4.血清钠正常值为135~145mmol/L;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等。
6.哮喘的诱因:0过每敏原以吸入为主,如花粉、动物的毛屑等;②感染;③鱼、虾蟹、蛋类等食物;④其他:气候变化、某些药物、剧烈运动以及精神因素等。
7. 速发型及迟发型哮喘发生均与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有关。在哮喘发病中,多种细胞参与此过程,有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8.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均可导致肺血管收缩、 痉挛,肺血管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血管性疾病、 肺间质疾病等,都可引起肺血管的重构,使血管腔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9.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 扩张,逐渐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10.肺心病约80%~90%是由C0PD引起。 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重症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结节病等。
11.细菌性肺炎:是肺炎病因中最为常见,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杆菌。
12.医院获得性肺炎:也称为医院内肺炎。常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杆菌、 肠杆菌等。
13.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感染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非典型病原体等。
14.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本病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发病。肺炎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双球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细菌进入下呼吸道、 肺泡,繁殖滋长,引起整个肺叶或肺段的炎症。
15.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食具感染。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状态、变态反应和感染细菌的数量、毒力。
16.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鼠型等类型结核菌,其中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菌,其次是牛型菌。
17.结核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暴晒下2小时或煮沸5分钟能被杀死,70%乙醇接触2分钟,亦可杀菌。
18.自发性气胸以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结核最为常见,其次是原发性气胸。 继发性气胸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由于形成的肺大疱破裂或病变直接损伤胸膜所致。
19. 张力性气胸发病机制: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腔内压变小而开启,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 使之关闭,气体不能排出,致使胸膜腔内压持续升高。
20.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以及左、 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21.感染是加重心力衰竭最重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2.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急性广泛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使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出量急剧减少,肺静脉回流不畅,导致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23.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其冲动产生的频率是60~100次/min,产生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的频率因年龄、 性别、 体力活动等不同有显著的差异。
24.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亦可见于颅内压增高、器质性心脏病、严重缺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阻塞性黄疸等。
2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赘生物如脱落可引起周围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为多见。
26.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时,冠状动脉不能相应扩张以满足心肌需血量;或是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疼挛,不能满足心肌需血量,心肌在缺血、缺氧情况下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而产生心绞痛。
27.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状动脉血供锐减,使心肌缺血达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8.高血压定义为,在非药物的状态下,收缩压≥140MMH9,和/或舒张压≥90MMH9.
29.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①饮用烈性酒;②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破坏胃黏膜而发生糜烂、 出血;③严重创伤、 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后、 颅内病变、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等。
30.目前认为慢性胃炎约90%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31.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能穿过胃的黏液层直接侵袭胃黏膜,通过其产氧作用、分沙空泡毒素A等物质引起细胞损害。
32. 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原因。
33.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损害因素中,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和胃酸都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袭作用,胃酸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34.胃酸分泌过多在十二指肠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这可能与十二指肠病人壁细胞总数多、 壁细胞对刺激物反应性高、胃酸分必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失灵和迷走神经长期兴奋而释放乙酰胆碱有关。
35.引起肝硬化有多种病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为主要原因。
36.肝硬化的病因:①病毒性肝炎;②酒精中毒;③胆汁淤积;④循环障碍;⑤日本血吸虫病。
37.肝癌的病因:①病毒性肝炎;②肝硬化;③食物和饮水污染: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AF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④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偶氨芥等为可疑致癌物质。
38.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大量饮酒、 暴饮暴食。
39. 乙醇可刺激胰腺大量分必,长期嗜酒可使胰液内蛋白量增高,沉淀形成蛋白栓,致使胰液排出不畅。酗酒和暴饮暴食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
40.急性胰腺炎约50%由胆道结石、 炎症或胆道蛔虫引起,其中以胆石症最为常见。
41.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促胃液素瘤,其次胃癌、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炎等。
42.大多数慢性肾炎发病的起始因素是免疫介导炎症,多数病例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沉积。非免疫性因素在慢性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可能起重要作用,如高血压、 超负荷的蛋白饮食等。
4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并未完全清楚,较肯定的是免疫因素。
4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脏本身疾病,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生肾病综合征。
45.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系统疾病或先天遗传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感染等。
46.肾盂肾炎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等,偶见厌氧菌、真菌、原虫及病毒等。
47.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血行感染、巴管感染、直接感染。 其中上行感染是最常见。
48.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细菌侵入肾脏后,血循环与肾脏感染局部均可产生抗体,与细菌结合,引起免疫反应。
49.肾盂肾炎的易感因素:①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等;②尿路畸形;③机体抵抗力降低:如糖尿病;④女性尿道短直而宽;括约肌收缩力弱;⑤外伤、手术导致黏膜损伤,使细菌进入深部组织而发病。
50.肾实质疾病导致相当数量肾单位破坏,而残余健全肾单位代偿,当肾实质疾病的破坏继续进行,健全肾单位越来越少,最后不能达到人体代谢的最低要求,出现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51.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缺乏、肠道功能紊乱、 小肠黏膜病变等均可使铁吸收障碍。
5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①需要增加而摄入不足;②铁吸收不良;③损失铁过多:慢性失血是主要病因,由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常使体内贮存铁耗竭。
53.发生再障的物理因素:X线、y射线等可干扰DNA的复制,使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骨髓微环境也受损害。
54.再障的发病机制:①造血干细胞缺陷;②造血微环境受损;③免疫机制。
5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女性多见,本病病因:①遗传因素;②自身免疫;③应激因素。
56.糖尿病病人病毒感染时,可启动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在型糖尿病病人体内存在胰岛细咆抗体,并可见到免疫性胰岛炎病变。
57.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目前认为与遗传、雌激素、环境因素(阳光照射)、药物(普鲁卡因胺、 肼苯达嗪、氯丙嗪)等有关。
58.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可位于肾小球、肾间质、肾小管及肾血管。
59.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一般认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潮湿、寒冷、 创伤等)作用下,侵及滑膜和淋巴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一种自身抗体9M,称类风湿因子(RF)。
60.滑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基本病理改变。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初级护师]真题/考点/模拟题等资料>>>
相关推荐:
2022年初级护师考试模拟试题 | 2022初级护师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