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回顾1:左心衰竭患者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考点回顾2: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考点回顾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
考点回顾4:呼吸衰竭常见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劳累、情绪激动等。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是诱发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控制感染对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意义重大。
考点回顾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考点回顾6: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及酸碱度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各器官功能正常进行的保证,体液主要的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是K+和Mg2+;Ca2+绝大部分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部分位于肌肉和血液中。
考点回顾7:风湿性心脏病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反复感染有关,病人感染后对链球菌产生免疫反应,使心脏结缔组织发生炎症病变,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心脏瓣膜增厚、变硬、畸形、相互粘连致瓣膜的开放受到限制,阻碍血液的正常流通,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
考点回顾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是由于各种损伤和疾病,引起肺泡和(或)肺血管内皮受损,在多种介质、因子作用下,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成分渗漏,肺间质和肺泡发生水肿。
考点回顾9:根据烧伤后全身反应及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感染期及修复期三个阶段。分析题干可知,该患者大面积烧伤后1天入院,血压偏低,符合烧伤的急性体液渗出期,此时患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考点回顾10: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主要有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因此大分子聚合物不能用于肠外营养;营养素及制剂主要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考点回顾11: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能增强心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心脏收缩力,提高血压,并能使心室颤动由细颤转为粗颤,使除颤器效果更好。
考点回顾12:ICU主要收治经过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加强护理后有可能恢复的各类重危病人,主要包括:
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器官移植术后需要监测器官功能的病人;
②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功能失代偿,需要以药物或特殊设备支持的病人;
③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要严密监测呼吸功能,或需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④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病人;
⑤麻醉意外、心脏停搏复苏后需要继续治疗和护理的病人等。
考点回顾13:对离断的肢体现场不做无菌处理,严禁冲洗、浸泡、涂药,尽快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包裹离断的断肢,并立即干燥冷藏保存,方法是将包裹好的断肢放入清洁的塑料袋内,再将其放入有盖的容器中,周围加放冰块,保持在4℃左右。避免离断肢体直接与冰块接触发生冻伤,同时防止离断肢体直接与冰水接触使组织细胞水肿。
考点回顾14: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侵及滑膜和淋巴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一种自身抗体lgM,称类风湿因子(RF)。主要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女性好发;很少累及肾脏,如有肾损害应考虑为使用抗风湿药物所致或并发淀粉样变。
考点回顾15:正常脐带有两条动脉及一条静脉。①脐静脉1条:带有来自胎盘氧含量较高、营养较丰富的血液进入胎体。②脐动脉2条:带有来自胎儿氧含量较低的混合血,注入胎盘与母血进行物质交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