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ICU护士物理性损害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综述。其影响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噪音污染、利器损伤、电离辐射等。提出ICU护士需提高对职业性危害的认识,从已知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积极综合防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降低职业性疾患的发生。
【关键词】 ICU护士;物理性损害;预防
ICU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再加上工作节奏快,体力上的消耗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都会给ICU护理人员带来压力和心身疲惫,更易受到与工作相关的损害。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情况下,ICU护士每天面临着各种职业紧张因素及职业相关疾病,给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1].现将物理性损害对ICU护士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综述如下。
1物理性损害的种类
1.1机械性损伤(负重伤)ICU患者都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病情危重和封闭式管理,在体力上,护士不但要完成日常和突急的治疗和护理,还要准确完整地记录监护数据,完成大量的生活护理和照顾,导致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由于国内人力资源的严重欠缺,长期超时、超体力工作,经常站立工作,抬、搬运病人,为病人翻身、安置体位,经常性地弯腰、低头工作,进行负重操作等,都可能发生物理性损伤。卢子英等[2]的研究资料显示,在ICU护士1天的工作中,弯腰或其他腰部受限的工作姿势持续的时间占总时间的36%.有文献报道,护士LBP(腰背痛)的发病率为56%~90%,高于同年龄其他事业女性[3];郑爱英等[4]研究显示,LBP的患病率主要以骨质增生、腰背酸痛、骨关节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均与护士超负荷工作、超体力劳动、弯腰工作、搬运病人等引起的肌肉劳损、扭伤的职业损伤有关。
1.2噪音污染噪音来源于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各种车轴的滚动声、电话铃声、门铃声、病人的呻吟声、负压吸引声及各种治疗等繁杂的噪音。其中仪器设备多是ICU的一大特点,其报警声是噪音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国际噪声委员会建议:噪音水平白天≤45dB,夜间应≤30dB;而ICU病房的噪声白天为50~70dB,夜间为45~55dB,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5].有研究显示,接触70dB以上噪音可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可触发心律失常[6].由于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同时也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识别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和声音传导的方向,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损伤,从而引发听力、神经系统的损伤。文献报道,噪音引起的应激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并且意外的、不可控制的来自设备或其他方面的噪音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状态不佳,如记忆力不足、判断力变差、敏感性低、较差的人际关系和情绪低落,有人称之为“衰竭综合征”[7].
1.3利器损伤ICU急诊和大手术术后的患者多,病情不稳定,变化快,护士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危急时刻,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8],从利器伤发生的时间看,工作繁忙和抢救患者时利器伤发生最高占83.94%[9],其损伤不仅在于刺伤本身,而是更可能传播疾病[10].据报道含病毒高的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势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0].
1.4电离辐射
1.4.1放射线ICU患者常常需要床边拍X线片和需在护士的监护陪同下行CT或MRI检查,使ICU护士常暴露于小剂量的放射环境中,长时间接触会蓄积作用产生致癌致畸、杀伤白细胞、脱发等不良后果。另有文献报道,长期接触X线会对人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等损害[11].
1.4.2紫外线ICU病房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窗口,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加上ICU病人周转率高,终末消毒频繁,护士经常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给护士带来自身的伤害。文献报道显示,过量接触紫外线可致哮喘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或造成组织缺氧,甲状腺功能损害,骨骼钙化,长期接触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溶血反应、皮肤癌等[12].
1.5视力影响随着医院信息化,计算机在临床科室普遍使用,本科为了与国际接轨,已开展危重护理记录单信息系统,护士在上班时,不但要护理患者,还要不断地与电子化信息打交道,加之ICU病房是封闭式病房,几乎与外界环境相隔,视觉受限,这使护士的视觉严重受到干扰,如面对各种显示器上闪亮的指示灯,运作中的心电、呼吸及压力曲线波形,危重护理记录单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医院管理系统的使用等,长期的视觉刺激会使人视力疲劳和视力下降。
2对策
2.1充分重视负重伤许多发达国家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医护人员不得单独以人力搬动超过20kg的重物。规定这种法律依据是因为医护人员的腰部损伤逐年增加,特别是护士[13].培训护士正确搬、抬患者的技巧,注意遵守节力原则,掌握正确使用设备及正确的工作姿势,如抬患者是采用力学原理,根据护士的身高将床面抬高或降低,减少护士腰部做功;使用改良中单结合过床板给长期卧床病人使用[14];长时间低头工作要注意变换姿势,活动颈肩部,保护好自己的颈肩部。由于护士工作时间长,长时间的站立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及腿部肌肉酸痛不适,护士在工作时间可穿弹力袜、下班后尽量抬高下肢或热水泡脚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和减轻肌肉酸痛感。
2.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数护士没有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因此疲乏在休息后不易缓解。杨红叶等[15]调查显示,ICU护士健康生活方式总得分中得分最低的是体育锻炼,其中影响ICU护士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占71.63%,这可能是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造成护士心力和体力同时透支有关。因此,护士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做腰部和颈部保健操,可预防腰痛和颈肩痛的发生,同时可以使全身放松,保持愉快心情。
2.3减少噪音污染
2.3.1加强仪器管理,合理设置报警限ICU护士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节各种监护参数的高低限报警声,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特别是对易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改进。
2.3.2正确使用输注泵ICU病人使用的输液泵及微量泵甚多,护士应掌握计算液体输入的时间,及时更换输入液体,从而减少噪音污染源。
2.3.3其他定期给各个车轴进行上机油保养;根据白天夜间适当调节电话铃声和门铃声。
2.4预防利器伤操作中不慎和工作量超负荷是利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根源防范,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在工作繁忙时更要保持镇静,做到忙而不乱。
2.5电离辐射的防护床边X线拍片时,护士应暂时回避,确需陪护密切观察病情时应穿防护服或者使用防辐射板。定期体检,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多吃紫菜、海带等利于排射线的食物;紫外线的防护应严格控制紫外线照射时间,不宜超时过量,最好设置定时开关,有条件可配置高效空气消毒机。
2.6视力的预防生活中坚持做眼保健操,长时间工作时中应插空做眼保健操,休息时多爬山看看绿色植物和呼吸新鲜空气。
ICU护士的物理性损害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及科室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体谅护士工作繁重和不规则,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尽量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并熟知亚健康应从预防入手,切断其从健康→亚健康→疾病的转化[16].从而促进ICU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海南医学,2002,13(7):85.
2卢子英,熊萍萍,虞献敏。ICU护士腰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2):139-140.
3Francesco S,Violante M,Cristiana F.As-sociations of psychosoci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with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back disorder among nursing staff.J Occup Health,2004,46(2):100-108.
4郑爱英,纪文英,黄泽泓,等。315名护理人员生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7,7(6):38-41.
5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6檀忠勤。噪音对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2(1):1.
7李雯。ICU噪音污染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53.
8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当代护士,2005,(2):29-30.
9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7):1007-1008.
10谢红军,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
11王玉华,阎丽,周稳。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515-2516.
12彭玉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550-551.
13中华护理学会。临床高薪指示与现代护理1400问。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70.
14刘佳,周春兰,邓瑛瑛,等。长期卧床病人中单的改良及使用。护理学报,2009,16(12A):67-68.
15杨红叶,黄爱知,张静。ICU护士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8,8(8):31-34.
16张占杰,梁晓坤。三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现代护理,2004,10(5):406-407.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