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这种搏动称为脉搏。
(一) 脉搏的评估
1. 正常脉搏的观察① 脉率: 即每分钟脉搏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② 脉律: 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正常脉搏的节律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③ 脉搏的强弱: 正常情况下脉搏强弱一致。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心排血量、动脉的充盈程度、动脉管壁的弹性和脉压大小。④ 动脉管壁的弹性: 正常的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2. 生理变化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而变化,一般同龄女性比男性稍快。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运动、情绪变化时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时较慢。
(二) 异常脉搏
1. 脉率异常① 速脉: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速脉。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休克、大出血前期的病人。一般体温每升高1℃,成人脉率增加约10次/分,儿童增加约15次/分。② 缓脉: 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低于60 次/分,称为缓脉。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人。
2. 节律异常脉搏出现节律不均匀、不规则,间隔时间不等的变化。① 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间歇脉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少数健康人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体位改变时也可出现。② 二联律、三联律: 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每隔两个正常脉搏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三联律。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心肌梗死等。③ 脉搏短绌: 也称为“绌脉”。是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表现为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颤动的病人。
3. 脉搏强弱的异常① 洪脉: 当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洪脉。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② 丝脉: 又称细脉。当心排血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等病人。③ 交替脉: 是指脉搏强弱交替出现而节律正常的脉搏。主要由于心室收缩强弱交替而引起。是心肌损害的表现之一,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病人。④ 水冲脉: 是指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主要由于心输出量大,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使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人。⑤ 奇脉: 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主要与吸气时左心室的搏出量减少有关。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4. 动脉管壁弹性的异常动脉硬化时,管壁变硬,失去弹性,且呈纡曲状或条索状,触诊如同按在琴弦上。常见于动脉硬化病人。
5. 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① 观察病人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及动脉管壁的弹性,以及其他相关症状。② 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作好用药指导。③ 作好心理护理,消除顾虑。④ 协助进行各项检查,如心电图等。
(三) 脉搏测量的方法
1. 部位常用的是桡动脉,其次有颞浅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等。
2. 方法触诊法,以桡动脉为例。① 诊脉前,应稳定病人情绪。②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手臂舒适,手腕伸展。③ 护士将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端轻按于桡动脉处,按压的力量大小以能清楚触到搏动为宜。④ 正常脉搏计数半分钟,并将所测得数值乘2,即为脉率。如脉搏异常或危重病人等应测1分钟。若脉搏细弱而触不清时,应用听诊器听心率1分钟代替触诊。⑤ 记录结果。⑥ 脉搏短绌的测量,发现脉搏短绌的病人,应由两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两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记录方法: 心率/脉率。
3. 注意事项① 诊脉前,如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② 不可用拇指诊脉。③ 偏瘫病人测脉搏,应选择健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