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护士考试大数据,25小时快速通关!<<<
小儿黄疸的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治疗要点
① 治疗黄疸病因。② 降低血清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③ 保护肝脏。④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① 加强保暖,将患儿置于适中温度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因患儿低体温时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从而加重黄疸。② 注意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神经系统的表现,根据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判断进展情况。③ 做好光疗护理。
2. 用药护理按医嘱输入血浆或白蛋白,以增加其与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可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协助医师做好预防缺氧、感染、脱水、低血糖、酸中毒的护理,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1. 感染性① 新生儿肝炎: 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胎儿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为常见。起病缓慢,于生后2~3周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伴有厌食、呕吐、体重不增、大便色浅、尿色深黄、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② 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因细菌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患儿除黄疸外,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委靡、反应差、拒奶、体温升高或下降,有时可见感染灶。感染控制后黄疸可消退,血培养有助于诊断。③ 其他: 尿路感染、先天性疟疾等。
2. 非感染性① 新生儿溶血症: 因母婴血型不合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轻者除黄疸外,其他表现不明显;重者贫血严重,伴有水肿、心力衰竭、肝脾肿大。随黄疸加重逐渐出现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下降、生理反射减弱等胆红素脑病症状,持续12~24小时后很快出现双目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囟隆起、尖叫、惊厥、呼吸困难,常伴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很快死亡。幸存者症状逐渐恢复,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② 先天性胆道闭锁: 生后2周开始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肿大;肝功能损害,直接胆红素增高。3个月后逐渐发展为肝硬化。③ 母乳性黄疸: 可能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母乳性黄疸。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生后3~8日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日仍无明显降低者可除外母乳性黄疸。④ 其他: 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及药物性黄疸,由维生素K3、维生素K4、新生霉素、樟脑丸(萘)等引起者。黄疸的程度与用药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