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6年护士资格考试《内科护理学》预习资料20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是由于外周血液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及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ITP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细菌感染、免疫因素、肝脾的作用和雌激素有关。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二) 临床表现
1.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80%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感染史。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鼻、牙龈及口腔粘膜出血,皮肤可有大片淤斑、血肿,常先出现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血小板<20×109/L时可有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病程多为自限性,常在数周内恢复,少数病人病程超过6个月转为慢性。
2. 慢性型青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隐袭,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反复发生的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女性病人月经过多较常见,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继发性贫血。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致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广泛而严重的内脏出血。反复发作者常有轻度脾大。
(三) 辅助检查
① 血象,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失血多时,可出现贫血。② 骨髓象,急性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慢性型,巨核细胞数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无论急性或慢性型,均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急性者尤为突出。③ 其他,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相关免疫蛋白PAIg(多为PAIgG)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增高,缓解期可降至正常值,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
(四) 治疗要点
① 一般治疗,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限制活动,避免外伤,以免加重出血。② 糖皮质激素,出血较重者应首选糖皮质激素,对升高血小板及防治出血有明显效果。③ 脾切除。④ 免疫抑制剂,不宜作为首选,主要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者,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禁忌证者,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常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环孢素。⑤ 急症处理,凡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出血严重、广泛者,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近期分娩或要手术者均应进行急症处理。具体措施包括输注血小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术、大剂量甲强龙等。
(五) 护理措施
① 一般护理,鼓励病人增强治病信心,给予精神、物质上的支持。依据病情选用流质、半流质或普食,给予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② 预防或避免加重出血,避免一切可能造成身体受损的因素;不要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减少活动,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便秘、剧烈咳嗽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要及时处理。③ 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观察病人有无生命征异常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等,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④ 用药护理,向病人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
(六) 健康教育(★★)① 给病人讲述本病的有关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情绪紧张及波动,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②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和营养,适当活动,注意预防各种外伤,注意保暖,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感染,低盐饮食,防止水钠潴留。③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④ 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