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液平衡
(一) 水的平衡
1 体液的容量与分布成人体液约占男性体重的60%、女性体重的55%,其中40%为细胞内液(女性为35%)、20%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血浆占体重的5%,其余15%为组织间液。体液分布的比例相对恒定,又不断进行交流,保持着动态平衡。
2 水分的摄入与排出正常人体每日水分的摄入与排出保持着动态平衡,为2000~2500ml。水分的来源主要是饮水(1000~1500ml)和食物水(700ml),体内糖、脂肪、蛋白质在氧化代谢过程也可产生少量水,即内生水(约300ml);水分排出主要有尿(1000~1500ml)、粪(150ml)、呼吸道蒸发(350ml)及皮肤蒸发(500ml),后两者为不显性失水,称无形失水,即使在机体缺水、不进水、不活动情况下,无形失水也照常进行。成人24小时尿量最少应在500~600ml以上。
3 水分的生理作用① 水的环境稳定保证了机体物质代谢正常进行。② 水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③ 水对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胸腔、腹腔、眼结膜角膜等起着湿润与润滑作用。④ 水与蛋白质、粘多糖、磷脂等物质结合的结合水,发挥着复杂的生理功能。
(二) 电解质的平衡体液中的电解质包括无机电解质(无机盐)和有机电解质(蛋白质)。无机电解质的离子主要有Na+、K+、Ca2+、Mg2+、Cl-、HCO-3、HPO2-4等,在机体代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细血管壁的半透性不允许蛋白质自由出入,而无机盐离子可自由通过,所以组织间液中蛋白质含量甚少,无机盐离子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基本一致。细胞膜上Na+—K+—ATP酶(钠钾泵)的作用,使细胞内外电解质分布差异很大。细胞外液阳离子主要是Na+,阴离子主要是Cl-和HCO-3。细胞内液中阳离子主要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HPO2-4和蛋白质。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差异正是细胞兴奋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电中和基本规律,不论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其阳离子总量和阴离子总量始终维持着电性平衡,如果一种阳离子增多,必然伴随另一种阳离子减少。
钠(NaCl)随饮食摄入体内,NaCl生理需要量为5~9g/d。主要经肾排出,其特点是摄入多排出多,摄入少排出少,不摄入就几乎不排出。血清钠正常值136~145(平均142)mmol/L。钠是细胞外颗粒数量最多的离子,它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钠参与细胞代谢活动和生物电活动,能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体内钾来自饮食,KCl生理需要量2~3g/d。主要经肾排泄,其特点是摄入多排出多,摄入少排出少,不摄入时也有一定量的钾排出。钾维持着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外液中钾含量较少,血清钾仅3.5~5.5mmol/L,但生理作用重要,钾维持着细胞膜静息电位,能稳定神经肌肉兴奋性;血[K+]较高时对心肌有抑制作用。钾参与细胞的许多代谢活动,如细胞合成糖原或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而糖原或蛋白质分解时,钾自细胞内逸出细胞外。
(三) 酸碱平衡人体血pH经常保持在7.35~7.45之间,这种相对稳定状态有赖于机体一系列调节机制。
1 缓冲系统最重要的是血液中的缓冲对NaHCO3/H2CO3,两者之比为20∶1,只要两者比值保持20∶1,血浆的pH就能维持在7.4。缓冲系统调节作用的特点是迅速,但又是短暂而有限的。
2 肺的调节主要通过排出CO2来调节血中H2CO3的浓度。当血[H2CO3]增高时,PCO2升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O2排出增多,使血[H2CO3]下降;相反,当血PCO2降低时,呼吸抑制,CO2排出减少,使血[H2CO3]升高。呼吸的调节只对挥发性酸起作用。
3 肾的调节肾的作用是排酸(H+)并回收NaHCO3。非挥发性酸和过多的碱都可经肾排泄,但肾的调节速度是缓慢的。
上述3种主要机制相互配合,为酸碱平衡发挥着调节与代偿作用。酸碱平衡的调节与变化,常与细胞外液某些电解质浓度的变化互为因果关系。① 细胞外液酸中毒时,细胞外[H+]增高,大量H+进入细胞内,为维持细胞内离子电性平衡,细胞内K+与之交换而外逸;同时因酸中毒,肾脏中H+—Na+交换加强而K+—Na+交换减弱,肾排K+减少,故酸中毒可能伴高钾血症;同理,碱中毒可能伴低钾血症,缺钾也可能引起碱中毒等。② Cl-与HCO-3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当[Cl-]下降时, [HCO-3]会代偿性升高,形成低氯性碱中毒;同理,当[Cl-]升高时,可使[HCO-3]降低,形成高氯性酸中毒。③ 在酸性环境下,血浆中蛋白质结合钙易转变成Ca2+;在碱性环境下,血浆中Ca2+易与蛋白质结合而转化成蛋白质结合钙。故酸中毒易掩盖低钙血症的表现,碱中毒常发生低钙血症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