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 疖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至皮下组织。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颈部、背部、腋部及会阴部等。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当皮肤不洁或经常受到摩擦、刺激以及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毛囊内的细菌即可以生长繁殖,造成感染。初起局部出现红、肿、痛小结节,结节逐渐增大为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并出现浅黄色的小脓栓。脓栓破溃后,脓液流出,炎症逐渐消退而痊愈,一般无全身症状。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海绵窦栓塞症),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死亡率很高。发生疖时早期应涂以碘附或外敷鱼石脂软膏,也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促使炎症结节消退。已有脓头时,避免挤压,可在其顶部点涂碘附。如已形成脓肿,须及时切开引流。注意观察并发症。严禁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以免引起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二) 痈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相当于多个疖融合而成。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成人,常发生于皮肤较厚的颈部、背部。感染常从一个毛囊基底部开始,沿皮下深筋膜向四周扩散,再向上侵及相邻的毛囊群,形成多个坏死、溃烂的脓头。初起局部可见一片隆起的暗红色的浸润区,质地坚韧,边界不清,以后中央有多个脓栓,破溃后病灶呈蜂窝状。除局部红肿热和剧痛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易发展为全身性感染。除一般处理外,应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化脓后,做切开引流,加强换药。注意病人有无糖尿病。
(三) 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是化脓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芽胞厌氧菌。多为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也可由局部原发感染病灶直接蔓延或经由血液、淋巴循环传播而发生。表浅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有红、肿、热和剧痛,中央区呈暗红色,边缘稍淡,与周围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压痛明显。深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皮肤红肿虽不明显,但有水肿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口底、颌下与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易致喉头水肿、气管受压,甚至会引起窒息。积极给予局部和全身的治疗,注意观察并发症。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颌下、口底部蜂窝织炎,当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更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气管受压而窒息。
(四) 急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经皮肤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称急淋巴管炎;感染扩散到淋巴结,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致病菌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浅层淋巴管炎,常在原发病灶的近侧出现1条或多条“红线”,韧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无红线,但局部肿胀,有条形压痛区;2种淋巴管炎都可有全身症状。轻度急性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略有压痛;重者局部有红、肿、热、痛,甚至形成脓肿并伴有全身症状。首先控制原发感染病变,临床表现明显者应积极采取局部或全身性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相应处理,适当休息,抬开患肢,局部理疗。一旦形成脓肿则要及早切开引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