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概述及病因
概述
休克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机体组织和脏器特别是重要脏器的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在机体心血管系统中运行的血液量,受以下因素影响: ① 充足的血容量。② 有效的心搏出量。③ 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任何原因使三者之一发生异常改变,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力,均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产生休克。典型临床表现是神志烦躁或淡漠、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以及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
病因与分类
① 低血容量性休克: 急性大出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严重脱水引起的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② 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造成心肌损害、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以及毒素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损害等综合作用引起的休克。③ 心源性休克: 常继发于严重心脏病变,导致心排血量急剧减少而发生的休克。④ 神经源性休克: 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而产生的休克。⑤ 过敏性休克: 当机体接触致敏物质时,引起体内释放大量过敏活性物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产生休克。
休克病人的治疗要点
治疗要点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去除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纠正代谢紊乱,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机体正常代谢。
1紧急处理① 积极处理导致休克的原发病和创伤。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间歇给氧。③ 采取休克体位(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④ 注意保暖,减少搬动,骨折给予固定,疼痛剧烈的病人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2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的基本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先快速输入扩容作用迅速的晶体液,改善微循环,然后再输入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液。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应尽早输入全血。
3积极处理原发病由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在恢复有效血容量后,多需手术治疗原发病,有时需在抗休克的同时实施手术。
4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休克严重、酸中毒明显、扩容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使用碱性药物纠正,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及强心剂,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血管扩张剂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可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但可使血管容量相对增加,导致血压不同程度下降,故在血容量基本补足时使用;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收缩,升高血压,但可加重组织的缺氧,使用时应慎重,主要用于过敏、麻醉等引起的血管床扩大所致的休克或扩容后血压持续偏低时小剂量短时间使用,也可与血管扩张药配合应用;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使用强心剂,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6维护重要脏器功能① 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抗休克及减少心肌抑制因子释放等作用,采用大剂量短疗程突击疗法,用于各种类型休克。② 促进代谢药物: 如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可增加能量供应,改善重要脏器功能。③ 利尿剂: 适用于休克伴尿少的病人,常用呋塞米、利尿酸等。④ 抗凝疗法: 常选用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以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推荐: